9月24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月球和深空探测地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土资源部探月科学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发挥部门优势,加强月球与深空探测地学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郑绵平和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探讨了推进行星地质学在我国未来月球及深空探测的应用、月球地质图、月球内部地质结构、月球重力场及火星盐类环境实验场研究、国际月球及深空探测的最新动向以及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中长期规划等内容,介绍了近几年国土资源部探月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月球数字地质图编制与月球演化模型综合研究》、《探月工程中有关地质科学问题研究》、《月球地质遥测信息综合分析研究》、《月球重点地区地质结构研究及探月新技术开发》、《地外重点地区遥感资料应用研究》、《月球与火星实验场建立与对比研究》等项目,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较好地支持了国家探月、行星科学研究规划和探月深空探测计划的进行。
专家们呼吁,国土资源部应进一步发挥部门的业务优势,共同推进行星地质学研究工作。赵文津院士说,我国未来月球探测目标及后续任务有10大科学目标,其中,月壳及月幔组成及演化、月球的内部结构、年轻的火山活动、月球年代学研究、月球的水及挥发分、月壤及月尘形成机制、月面资源及可利用性等7个与地学密切相关,这也对中国地质科学界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认为,国土资源部应该在我国未来月球及行星探测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我国行星地质学研究的水平,提高对地球演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