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大洋第36航次调查任务圆满收官

海洋资源调查手段和应用取得突破性成果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赵凡 发布时间:2015-08-18
  8月14日凌晨,中太平洋一场瓢泼大雨让海洋六号调查人员的喜悦更显珍贵。大洋36航次第三航段的最后一役——拖网取样作业大获全胜,800多公斤的多金属结核从5000多米海底拖到后甲板。

  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邓希光称,第三航段任务的完成,意味着我国大洋36航次调查任务的整体完成。从今年4月开始的大洋36航次,克服了多台风恶劣天气影响,经过120天的顽强拼搏,采用9项综合调查方法并同步开展现场测试分析,圆满完成了预计的各项调查任务,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根据他介绍,大洋36航次实现了海洋资源调查手段方法应用的三大突破:

  ——首次成功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海马号”ROV在海山富钴结壳资源进行试验性应用,充分验证其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和高分辨率视像拍摄功能,能够高效精准采集样品。这是继“蛟龙号”载人潜器在海底资源调查应用后,我国又一海洋调查设备的重大突破。

  ——首次在勘探国际海域的矿产资源、圈定海底矿产资源的范围内应用多波速回波勘探技术和“海马号”ROV近底观测取样的调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底资源的勘探技术水平和勘探效率。

  ——成功对单一海山实现全方位、立体式、长周期的环境监测。为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提供环境基线参数和技术支撑。

  据悉,大洋36航次任务结束后,海洋六号将在接下来的两个航次中进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深海资源调查任务。



  图为调查队员检查拖网作业获取的多金属结核。 赵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