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西安地调中心专家和武警黄金五支队官兵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山阳滑坡现场进行全数据扫描。特约记者 王海龙 摄
陕西山阳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8月13日,国务院工作组组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滑坡现场指挥工作时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一定要抓紧72小时黄金救援期,把搜救被困人员放在工作第一位。截至8月14日,陕西山阳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现场共搜救出幸存者14人,仍有64人失踪。
在全力搜救的同时,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全面推进灾害排查工作,切实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据悉,测绘地理信息人员使用无人机对现场进行航摄,通过灾前灾后影像对比分析,摸清了山体滑坡区、可能产生的积水区和塌方危险区等信息。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对滑坡山体进行了无人机勘查,武警黄金部队地质专家对滑坡山体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进一步排查,发现多条山体裂缝。排查发现,灾害点山体结构很不稳定,极易形成二次塌方和次生灾害。目前,滑坡体周围五六公里区域内的群众已经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正在对山体进行24小时监测。
8月13日,由于两次短时强降雨和山体松动,滑坡地点再次出现塌方,塌方土石量达80万立方米。据地质专家介绍,这次滑坡土石总量达到了220万立方米,面积超过9.6万平方米,土石堆积厚度超过35米,加上岩石体积巨大,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此外,滑坡区域土石掩埋河道,导致滑坡体上游出现面积5000平方米和2600平方米的两处积水区,积水最深处20米,如果再次出现短时集中降雨,可能形成堰塞湖,进一步增加救援难度。截至14日记者发稿时,武警官兵正在打通塌方体由南向北的一条通道,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尤其是形成堰塞湖。
按照国务院工作组部署要求,陕西全省范围内将开展矿山企业等地质灾害薄弱环节巡查排查工作。8月14日,国务院工作组副组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带队到商洛市镇安县、柞水县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查看了滑坡隐患点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情况,检查了隐患点监测记录和应急预案等。
8月14日,陕西山阳山体滑坡救援指挥部公布了失踪人员名单,64名失踪人员来自陕西、浙江、甘肃、四川等地,其中年龄最大者为74周岁,年龄最小的仅有8个月,善后工作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