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四不放松”带来“三转变”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何 力 发布时间:2015-08-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召唤下,水工环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坚持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聚焦的原则,坚定不移地紧抓工作重心不放松, 紧抓攻关方向不放松, 紧抓成果服务不放松, 紧抓科技发展不放松, 不断推进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在水工环地质调查能力提升和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服务上主动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局机关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提供了良好示范。

 

明确职责定好位

 

紧抓工作重心不放松

 

当前,地质调查事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新常态下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定位。

 

围绕地质调查工作新定位和业务部室新职责,水环部不断调整思路,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专业管理上来。

 

今年以来,水环部每位同志紧密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在业务推进中更好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掌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学习换来了业务素质的显著提升。

 

明确职责定好位,紧抓业务工作重心不放松,还带来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悄然变化。如今在水环部,被动工作的少了,主动思考创新工作的多了。

 

做好规划谋好局

 

紧抓攻关方向不放松

 

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环部审时度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业务攻关方向做好规划。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14次局党组扩大会议明确了水环部2015年5项重中之重工作和3项重点工作。对此,水环部及早谋划,统筹安排,采取调研、座谈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奔赴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围绕T型带、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布局、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了解需求,解决问题,组织专家召开全国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进一步优化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

 

新形势下,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树立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和大生态观,进一步准确定位国家层面的公益性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优化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突出区域性和基础性,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的作用。围绕这一要求,水环部积极组织研讨,先后完善了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计划、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支撑计划、国土开发与保护基础地质支撑计划涉及的12项调查工程总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水工环地质业务发展规划,做到与业务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建设、重点学科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面提升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土资源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支撑能力。

 

瞄准需求重实效

 

紧抓成果服务不放松

 

在今年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五个服务”的要求。而服务一流,是中国地调局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第一个标准,体现出了服务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水环部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树立主动服务理念,转变成果服务方式,积极谋划重大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按照服务对象,创新成果表达内容和方式,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根据2015年水环部主要工作计划,水环部将集成编制2015年全国地下水状况、全国土地质量状况、全国地面沉降地裂缝状况、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分析报告以及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大综合性成果,从而支撑国家重大决策和国土资源中心管理。今年4月,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自2005年至今组织开展的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水环部综合集成并编制了《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阶段成果报告》,及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到全国人大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认可。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均已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为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水环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对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需求,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先后启动了《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图集》和《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编制,以期为战略实施提供地质工作方面的规划建议、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水环部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分别组织20余家单位200余人,团结协作,兵团作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集成和转化应用,高质量完成两部图集的编制。两大图集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今年4月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水环部根据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公室安排和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需求,积极协调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迅速启动地震灾区遥感影像数据采集与地质灾害解译工作,并及时将解译成果提供给西藏国土资源厅。另外,水环部还积极协助组建西藏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尽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支援了西藏震区地质灾害防治,保障了震区群众生命安全。

 

创新驱动带好队

 

紧抓科技发展不放松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要把创新驱动摆在地质调查的核心位置,推动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水环部将凝聚力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效结合,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地调科研人才,全力提升地质调查能力,重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科,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今年,水环部计划针对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和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发应用,组织3次“百名技术骨干培训”活动,举办“全国地质环境总站站长、总工培训班”,着力打造会干能战的水工环地质调查业务团队。

 

4月,水环部联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中国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战略研讨会,特邀专家从地质灾害防治科学问题与国家需求、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链早期识别与调查、崩滑流灾害调查与制图国际现状、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为科学部署地质灾害调查示范、监测、防治等工作找准了切入点。下一步,水环部将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联合举办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战略研讨,为水文地质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为推进水工环地质科技创新,水环部组织局系统单位和专家全面梳理水工环调查工作中的重大地质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编写了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地下水探测与调控、新型城镇化地质安全保障等多项建议。这些建议,目前已纳入水资源高效利用、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智慧城市与功能提升、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国家科技重点研发专项动议方案。

 

1∶5万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是今后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主体,但目前相应的技术标准还有待完善。水环部高度重视技术标准的制定,注重研究国内外水工环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的最新进展,突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目前,《1∶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地下水质量标准》、《城市地质调查标准》等已经制定或修订完成。下一步,将着手《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万环境地质调查规范》、《1∶5万水文地质编图规范》的制定,完善《岩溶塌陷调查评价规范》、《崩滑流地质灾害调查和编图技术要求》等,尽快完成水工环地质调技术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