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全球油气供给宽松 国内产量平稳增长

——2015年上半年国内外油气资源形势分析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5-08-03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015年上半年,全球油气供给持续宽松,原油价格中低位震荡上扬,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并购交易数量下降,石油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主要产油国加快了财税改革步伐。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稳中有升,非常规油气和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原油进口保持快速增长,天然气进口增速趋缓,对外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全球油气供给宽松,油价低位震荡



  一是全球油气供给宽松,低油价刺激石油需求上涨。4月,国际能源署(IEA) 将2015年石油需求的预期上调9万桶/日,较去年增加110万桶/日。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从117万桶/日上调至118万桶/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全球石油需求量将增加120万桶/日。在主要石油消费国中,美国、中国需求量均增加30万桶/日,日本消费量持续下滑,欧洲保持基本稳定。



  油气需求逐渐东移。亚洲国家的战略买家地位将提升,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有所提高。4月,中国石油进口量达740万桶/日,超过美国的720万桶/日,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季度,印度石油消费量达410万桶/日,超过日本的380万桶/日,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



  二是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回升,进入60~70美元/桶的新常态。布伦特原油价格波动范围47.7~67.8美元/桶,均价57.8 美元/桶,同比下降53.3美元/桶,降幅48%。纽约商品所轻质原油波动范围为44~60.9美元/桶,均价52.5美元/桶,同比下降45.2美元/桶,降幅46.3%。



  原油价格进入中低价位新常态。第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绝大多数时间内都被压制在每桶60美元之下,而纽约商品所轻质原油也没能超过每桶55美元。二季度,也门局势再度紧张,国际市场对中东地区的原油出口预期出现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从5月起,布伦特原油价格开始稳定在每桶65美元左右。



  三是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并购交易数量大幅下降,全球多个油气项目被推迟。2015年全球油气勘探及开采领域的资本支出预计5710亿美元,同比下降17%。油气勘探投资预算由2014年的峰值1000亿美元降至2015年的700亿美元,同比减少30%。油气交易项目数量显著下降。一季度,单月平均油气交易项目数量约20起,单月油气交易额均未超越100亿美元,低于去年平均交易金额的50%。



  四是油气勘探集中于成熟盆地和低风险地区,页岩气勘探开采遇冷。石油公司减少对深海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投资。2015年全球至少有总价值1500亿美元的海上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项目将被搁置。一些效益不佳的上游投资项目和一些高成本的下游投资项目受到影响。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遇冷。美国最大页岩气田马塞勒斯气田因低气价减产。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因投资成本过高,决定退出波兰页岩气的勘探。壳牌公司因能源价格过低正在撤出南非页岩气项目。



  五是石油公司上游盈利大幅下滑,多种措施应对盈利下滑。



  受全球油价大幅度下跌的影响,第一季度,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和道达尔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盈利下降,降幅在2%~46%之间。埃克森美孚公司利润下滑46%, BP利润同比下降20%,雪佛龙利润同比下降43%,道达尔利润下降20%。同时,一体化业务模式、降本增效等因素缓和了盈利下降幅度:一是上下游一体化业务模式。第一季度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下游利润增幅在42%~350%之间。二是消减成本措施。第一季度壳牌的运营成本同比下降了10%。三是资本出售。第一季度4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合计资产出售收入增长73%。



  六是原油市场争夺战依然持续,市场份额竞争激烈。6月6日,欧佩克宣布继续维持日产3000万桶原油上线不变,继续保持对美国页岩油厂商的打压,继续催生原油需求;美国进一步放宽国内原油出口禁令,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大量出口轻质、较易加工处理的凝析油;5月8日,中俄两国在有关通过西线供应天然气基本条件的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通过“阿尔泰”天然气管道从西西伯利亚输出天然气。初始阶段每年向中国提供300亿立米天然气。



  七是低油价加快产油国财税改革步伐,吸引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一些国家降低与油气开采及出口业务相关税率:阿根廷降低了重油、深水油气以及提高采收率项目的税率,降幅达50%,非常规油气开采税率降低了25%;哈萨克斯坦将原油出口税起征点由80美元/桶降至60美元/桶;俄罗斯原油出口税税率由50%降至30%



  一些国家放宽区块许可招标条件:如澳大利亚取消了对油气项目投资的碳税;哥伦比亚对海上油气田给予自由贸易区政策等。



  我国油气产量平稳增长



  一是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1.06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3 %。天然气产量6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东部老油区产量保持平稳,中西部产量持续增长。其中,大庆油田原油产量1942.1万吨,同比减少3.2%。



  二是非常规油气和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致密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在陕北姬塬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为长庆油田5000万吨的稳产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



  海域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中海油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的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号大型气田,探明储量规模超千亿立方米等。



  非常规油气开发利用进展顺利。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地区实现页岩气勘查突破,获得三级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重庆涪陵区块获得页岩气三级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中石化延川南煤层气5亿方产能建设实现投产。



  三是油气进口增速趋缓,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 。上半年全国原油进口1.63亿吨,同比增长7.5%,原油出口169万吨,同比增长550%,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4%。原油进口金额4246.26亿人民元,同比下降41.7%;出口金额63.30亿人民元,同比增长437.2%。前5个月,全国天然气进口量247亿立方米,增长5.6%;天然气消费量772亿立方米,增长2.1%。



  四是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第一季度,中石油净利润61.5亿元,同比降低82%,创中石油上市以来最差的首季业绩。中石化利润总额29.3亿元,同比降低84.8%。中海油资本支出15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7%,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9.9%。



  五是油气对外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中缅原油管道正式启用。中国进口部分中东原油可以自印度洋安达曼海的缅甸若开邦马德岛上岸,经该管道输送至中国西南地区,年输送能力2200万吨。



  伊中两国签署石油换商品协议。伊朗接受中国以商品和服务抵扣65%的对华出口石油款项,剩余35%的款项以现金支付。



  海外首个世界级LNG(液化天然气)生产基地柯蒂斯项目建成投产。中海油作为该项目的第二大项目权益、投资方,获得煤层气探明和控制开采储量合计3500亿立方米,我国可直接获得长达20年、360万吨/年的LNG资源供应。



  油气资源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继石油之后,新增供给或致全球天然气过剩。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崛起,之前判断亚洲天然气市场将在2020年左右迎来供需宽松的局面因近来油价的急速下跌而加快实现。2015年开始,亚洲LNG现货市场出现过剩局面。澳大利亚在建的7个项目中将有4个陆续投产,给亚太市场带来近2000万吨LNG。美国能源部已批准了8个项目可以向非FTA国家出口,总出口量达8700万吨/年。俄罗斯的亚马尔项目将于2016年投产,产量1650万吨/年。由于欧洲天然气需求的降低,出口欧洲的LNG将向亚洲转口。



  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放缓,未来几年可能出现LNG供应过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然气供需紧平衡的关系也发生了反转。2015年到2017年,中国市场长期合同下的LNG供应将过剩180亿立方米。造成这一局面的短期因素包括:低油价、国内天然气价格位于高位、环境政策的转变以及冬季气候转暖。结构性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从工业生产向服务业转换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油气资源合作将迎来新机遇。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工程之一,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和主力军作用。



  展望下半年,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工作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定,新疆常规油气探矿权招标出让有望打破油气上游领域垄断格局,社会资金将更多地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