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地灾防治最重要的环节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关凤峻
发布时间:2015-07-27
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应急避险就可以说是解决的“最后一米”问题。应急避险是地灾防治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最让人激动不已的地灾防范是在灾害发生前把受威胁群众撤出来。近年来,地灾造成的伤亡人数大幅下降,应急避险功不可没。
各地在应急避险上都下了大功夫,加强排查巡查复查,及时发现险情。更为可贵的是发现险情后,敢于果断决策做出撤离的决断,敢于喊出“狼来了!”为进一步鼓励敢于决策应急避险,部组织各地开展的地灾防治“五步避险法”作品征集、评选及相关工作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发现险情—报告险情—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有序撤离”这一应急避险过程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形成的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五步避险法”宣传作品等,都对应急避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应急避险是地灾防治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首先难在临灾危险性判断,也就是大家总结出来的五步的第一步“发现险情”。要实事求是地承认,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为各类地灾临灾判断提供一套标准规范,实践中依靠的还是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基层干部的经验判断。我们还要继续依靠这样的经验判断,努力把工作做实,使得每一个隐患监测点上的经验判断做的更实在、更连续,有记录、有对比,这还要做具体、深入、细致的工作。
应急避险的再一个难题,是做出避险撤离的决策,这真正需要担当精神,一声令下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冒雨离家,要是滑坡真下来了、泥石流真冲出来了还好,但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做出这样的决策,往往来不及请示、商量和犹豫,要坚决果断。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实际工作中,那种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的现象是没有的,反而敢于担当、敢于决策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每年成功挽救大量人的生命,要向这些现场上的勇于担当的决策者致敬!
要积极研究工作,解决难题。解决应急避险上述两难问题,算好两笔账就能搞清楚。第一笔是“狼没来”,造成的是“有限损失”。当判断是险情,且做出撤离决定,但灾害没有发生,这时人员撤离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会有一些人的抱怨,也会有一些自身内心的不得劲,但这些都是“有限损失”。 第二笔是“狼真的来了”,造成的是“无限损失”。当没有敢于判断是险情,判断是险情若没有做出撤离决定,灾害随后发生,这时将造成人员伤亡的“无限损失”。 拿这个“无限损失”和那个“有限损失”一比较,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的道理。
典型案例
◆ 2014 年8 月27 日,四川省美姑县瓦西乡政府在组织监测员排查拉洛村小学滑坡隐患时,发现滑坡已致学校操场出现一条长约100米的裂缝,裂缝宽1厘米~3厘米,深2厘米~5厘米,且教室、围墙以及周围农户房屋出现多处裂缝。乡政府将情况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后,县国土资源局立即完善了防灾预案,落实了防灾责任人、监测员,明确了撤离路线,确定了避险场所,督促指导乡政府组织开展了应急避险演练;并对村小师生进行了防灾知识培训。
9 月4 日,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凉山督导组专业技术人员对拉洛村小学滑坡进行了现场复查,发现裂缝有进一步变形的迹象。督导组立即要求学校马上停课、周围农户迅速避让。9 月17 日16:30,专职监测员发现滑坡出现明显变形迹象,立即电话告知瓦西乡政府,乡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乡、村干部和监测员对受威胁的农户挨家挨户进行清点疏散,对不愿撤离的群众进行劝离,对擅自回家取东西的群众进行了劝阻,至17:00 左右,受威胁的700余人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17:38,大型滑坡灾害发生,滑坡掩埋了教室、宿舍及周围农房,但因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验与启示: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单纯依靠群测群防监测员的判断无法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险情变化趋势及其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提前介入,对全面掌握地质灾害规模、威胁程度及发展趋势,协助指导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前部署应对措施,科学制定撤离路线都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再者,监测员认真履职到位,县、乡政府、相关部门及村社干部积极履行防灾工作责任,也是取得成功避险的关键。
◆ 2015 年6 月14 日,四川省峨眉山市九里镇兴阳村王山—抓口寺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体积约500 万立方米,27 户52 人应急避险成功。
由于前期对此处灾害隐患点采取了严密的专业监测和人工监测,制定并落实了应急处置预案,在灾害发生前受威胁人员全部撤离,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调查认为,该应急避险有以下启示:一是群专结合预警及时。既有群测群防员,又有视频监控和雨量监测仪器,识别滑坡征兆及时、科学有据;二是调查排查指导搬迁避让。在2011 年发现该滑坡隐患后,开展了专业调查,划定了危险区域,并指导进行部分搬迁避让,之后汛期加强排查。三是培训演练有针对性。坚持汛期基层主管领导和群测群防员的防灾减灾知识、巡查排查技术培训,提高了群测群防技术水平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基层政府针对具体灾害点开展了应急演练,临危不乱,撤离有序。
(范宏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