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加强和推进地质调查业务的通知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工程及所属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未来六年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预期成果,近日,由地调局环境监测院牵头组织的“生态脆弱区和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生态脆弱区与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化改革、科学论证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后设置的50个工程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和环境监测院“两重一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该工程紧密围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和改善民生等社会需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为重点,开展区域1∶5万和1∶25万国际标准分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旨在解决居民饮水困难,提高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程度,创新发展地下水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建立集信息管理、综合分析、支撑服务为一体的全国地下水与地面沉降信息系统,大幅度提升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工程首席专家、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副院长郝爱兵在会上表示,此工程在地质调查总体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所属项目及子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以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服务效果为标准,突出调查与研究一体化,关注重大能源、资源、环境和灾害难题,全面提升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水平,注重人才培养与业务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