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中国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系统Welleader、随钻测井系统Drilog日前联袂初演,在成功命中位于地下一两千米的3处油藏靶点后,顺利返回海面。我国就此打破跨国公司在这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顶尖技术上的垄断,继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国家。
由于工作方式与“贪吃蛇”游戏相似,该项技术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贪吃蛇”钻井技术。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总工程师表示,一直以来,油气田开发都像是在做一道时效与成本的“计算题”,即如何在已知地下油气储层位置的情况下,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钻井服务。换言之,若想开采“物美价廉”的油气资源,就必须用最少的井位完成最大范围的储量开采,并以最少的起钻次数实现最短钻井周期。
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长期以来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我国深水油气储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南海,且储量巨大。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和南海南部南沙海域等13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均部分或全部位于深水区,均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据悉,目前,“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已经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列入重点推进项目,国内以中海油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开发企业在深水钻井装备和铺管作业技术上发展较快,尤其在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深水油气领域的“开发热”,国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还刚刚起步。
从国际上来看,目前,从水面到海床垂直距离达500米以上的可称为深水,1500米水深以上为超深水。由于深海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呈几何倍数增长,此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一直被少数国际大石油公司垄断。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千米,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为超深水气田。有关资料显示,此处出气区块曾被外国放弃。得益于新研发的技术,陵水17-2气田却被我国开发,这表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基本具备在深水、超深水自营勘探的能力,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