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把脉金城

——全国2015年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秦锦丽 范宏喜 武天东 发布时间:2015-05-15
 
 
现场考察

  兰州不幸,是全国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

  兰州有幸,被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部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广泛关注。

  4月底,随着全国2015年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的举办,5名两院院士及200多名专家学者会聚金城,看兰州、议兰州、帮兰州。而这样全国性的高规格有关城市建设与地灾防治战略学术论坛,在兰州已是第二次举办。

  构造复杂易于成灾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兰州周边山体多由湿陷性黄土构成,结构疏松、沟谷纵横、易于成灾,城市发展空间狭小,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和建筑物密集度高。特殊的地质地形地貌、日益加剧的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强降雨频发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兰州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是全国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

  据兰州市国土资源局、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最新调查统计,兰州市境内已有860多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区,其中在主城区和人口稠密区有巨型隐患39处,特大型、大型隐患114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达66.7万。大量人口密集区的住宅、市政设施、学校、铁路、公路、水库、通信线路、水利、电力设施、厂矿企业、名胜古迹等约2600多亿元资产正遭受严重威胁。

  省情窘迫,灾情严峻。兰州市政府在统筹规划、积极应对的同时,迫切盼望国家和省里的重视和关心。

  “兰州模式”成效显著

  在众多仁人志士的集思和共同谋划下,2009年10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在兰州主办了全国首届“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论坛”。规格和规模超前,6名两院院士和来自28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国土资源部所属有关单位等的360多名专家、学者聚焦兰州,放眼全国,共同研讨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问题。

  上至耄耋,下到弱冠,浩浩荡荡300余人爬皋兰山、进九州区、入庙滩子、跑盐什路,考察一处处滑坡、崩塌、塌陷等灾害或治理现场。大论坛套小组会,研讨兰州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大命题,提出了“建立兰州黄土高原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示范区”、“在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制度,引进新机制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和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整治与土地开发”等建设性、科学性意见,为全国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6年来,兰州有关部门充分采纳专家学者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科学建议,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对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的“五大坪台”地区和“城中村”,抓住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将危旧房改造、土地整理开发、地质灾害隐患点消除、环境连片整治“捆绑”实施,一次性解决存在的各类隐患,先后争取到国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中国黄土高原兰州科学试验基地、国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经费重点支持地区,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提供了资金和智力支持;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科学防范和应急处置提供准确依据,在摸清地质灾害家底、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探索工程治理模式、创新搬迁避让途径、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防灾科技支撑、树立永续发展理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兰州模式”。

  专家建言直指要害

  如今,“兰州模式”吸引了行业内的眼球。4月底,全国“2015年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再次在兰州举办,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卢耀如、郑颖人、汤中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总工程师殷跃平及全国72家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相关部门的230余名专家参加。

  4月26日,专家们在兰州市副市长牛向东等地方政府领导的陪同下,逐一对兰州市石沟村—碧桂园开发性建设、庙滩子旧城改造、徐家湾边坡治理、北环路特大型滑坡灾害等4个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的典型工程进行了现场考察。

  碧桂园项目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是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项目。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把青白石街道石沟村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开发整理和新农村建设打包捆绑,形成“三合一”建设项目。专家们登上石沟村对面的山头、深入碧桂园已建好的小区考察后指出,工程区以大开挖和大填方为主,形成数量众多的黄土高陡边坡,存在滑坡崩塌隐患;回填区存在沉陷和湿陷问题,必须引起管理部门和开发商的共同重视。

  庙滩子旧城整体改造项目区近年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也是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危旧房整体改造项目是兰州市为了应对地质灾害危害而实施的重要工程,可使9800户约4万人摆脱地质灾害困扰,项目涉及平山征地、道路修建、建筑基础开挖、边坡开挖等重大工程。在现场听取汇报和情况介绍后,专家们认为,工程可能引发滑坡、崩塌、黄土湿陷等工程地质问题。

  由东向西,专家们来到安宁区的北环路上洼子滑坡现场。“这是典型的公路工程开挖引发的滑坡。”专家们直指要害。公路选线勘查、路线规划等方面工作的粗放或简化,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4月27日,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论坛围绕“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防治”的主题在兰州大学逸夫馆举行了14场学术报告和研讨。其中,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黎志恒和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李明华分别作了《兰州市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和《兰州市城市建设规划》的主题报告。此外,大会还围绕主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会讨论,5位院士在理论、方法、技术多个层面对地处黄土高原的兰州市、延安市等典型城市的城市规划、供水安全、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会场互动热烈,代表们各抒己见,为兰州城市化中的科学防灾减灾献计献策。

  “本次论坛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成果丰富,超出了预期的目标,对推动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及其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指导意义。”代表们如是说。

  兰州的收获更多,市委书记虞海燕和市长袁占亭真诚代表全市人民向王思敬、卢耀如、郑颖人、陈祖煜、汤中立院士,黄润秋教授和殷跃平研究员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们为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顾问。

  兰州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防治,将会逐步走在科学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