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环境监测院积极为西藏灾区提供地灾应急技术支撑服务

来源:地调局环境监测院 作者:姜喆 发布时间:2015-05-06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波及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和地区。4月25日17时17分,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20余次。此次地震波及西藏自治区19个县,包括日喀则市18个县和阿里地区普兰县,其中受灾最为严重主要有聂拉木县、吉隆县、定结县和定日县等4个县,并以聂拉木县樟木镇受灾最为严重,次生地质灾害频发,部分地区交通和通讯一度中断。由于灾后灾区气候异常,雨雪天气不断,导致大范围雪崩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依然存在。特别是樟木镇已出现山体整体坍塌迹象,樟木镇6000余人已撤离并安置于拉孜县的临时安置点,仅留军区和武警边防部队等驻守。截至5月4日不完全统计,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797人受伤,2535户房屋和1座寺庙倒塌,近2.6万户房屋和近百座寺庙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近30万人受灾。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根据部、局工作指示,立即召开了工作部署会,成立了应急工作组。同时,监测院第一时间与中国气象局取得联系,启动了灾区应急预警。自4月26日11时起,监测院(应急中心)连续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气象频道、地质环境信息网、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联合发布应急预警信息,并通过手机报、国土之声实时转发,提醒地震灾区,特别是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定日县、吉隆县等地居民和救灾人员注意防范地震余震、冰雪消融等可能引发的崩塌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

  4月26日,根据国土资源部部署安排,监测院(应急中心)派出培训演练室副主任张鸣之同志参加国务院救灾工作组,深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受灾严重的聂拉木县聂拉木镇扎西宗村、江东村,吉隆县吉隆镇和吉菩村、冲色村,以及定日县实地查看灾情。工作组深入拉孜县和桑珠孜区,查看了两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设情况;到桑珠孜区福利院看望慰问了在院老人,指导灾区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工作;协调组织调运救灾物资、调派专家等技术力量,支持灾区做好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转达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抗震救灾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对灾区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地震灾情及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介绍;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当地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5月1日,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指示,监测院(应急中心)派出由常务副主任田廷山同志带队的13人专家组赶赴灾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震后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统一部署,专家组与自治区地勘局、武警黄金部队十一支队等单位专家共同组成调查工作组,于5月2日下午5时左右到达樟木镇,对本次地震造成的危害情况以及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对樟木口岸、边检站、迪斯港、樟木古滑坡等进行了实地考察。5月3日,调查工作组分4个小组开展工作:一组对樟木沟右岸陡岩顶部发育的巨大裂缝进行了调查;调查行程近30公里,对4处点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二组对樟木镇周边构造情况,断裂发育情况进行了追索和调查,对3个点的构造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认为活动断裂是控制樟木镇灾害形成的基本因素,此次地震活动,活动断裂有一定的影响;三组对雪布岗、立新村滑坡带及后缘发育的裂缝情况进行了调查;专家组步行近40km,对两处重要灾害点,10余段地表开裂进行了调查;四组主要对樟木镇古滑坡及福利院滑坡、帮村东滑坡等两个次级滑坡和林管站-樟木小学变形体等灾害体进行了调查。5月3日晚,专家组对樟木镇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初步认识:一是此次地震对樟木镇影响明显;二是樟木滑坡整体稳定,局部出现裂缝、变形;三是此次地震引发樟木镇多处出现地表变形、开裂;四是本次地震增加了樟木镇周边的三条潜在泥石流沟物源量,加大了泥石流发生的风险;五是因地震引发的崩塌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截至目前,调查工作组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30处,并将调查情况与初步意见建议报至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日喀则市)及总指挥部(拉萨市)。

  下一步,监测院(应急中心)将根据部、局指示要求,继续做好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为灾区提供强有力的地灾应急技术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