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调局组织调研长三角区域海岸带地质工作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张淑胜 印 萍
发布时间:2015-04-10
近日,中国地调局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海岸带地质工作需求调研,并到浙江、江苏相关国土和地勘单位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该区域海岸带地质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建议。
期间,调研组重点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以及省海洋地质调查队伍建设需要两项主要内容,对浙江省地质勘查局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关于浙江省海洋地质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计划”和“关于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工作思路”的情况介绍。调研组介绍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总体部署、浙江省海岸带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计划,随后围绕海岸带工作部署安排和相关需求进行了交流。
此外,调研组重点围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国家战略对海洋地质工作需求,以及如何做好“江苏南通海岸带海陆统筹综合地质调查(试点)”,如何为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提供服务,同时为全国海岸带海陆统筹综合地质调查提供示范,并实地考察了南通滨海新区、如东洋口港工业区等现场,听取了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关于江苏海岸带地质工作需求及南通陆海统筹(试点)工作方案”报告,随后进行了广泛交流。
调研指出,长江三角洲海岸带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区域内各省区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海洋地质调查队伍。陆域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完成大约60%,三角洲第四纪沉积区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略低,基岩区基本全覆盖。海域在完成两个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开展的“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部署了1∶25万的海域环境地质调查,覆盖面积近45%,并开展了江苏潮间带1∶10万的环境地质调查试点,近年开展的专题调查工作还包括了舟山海砂、舟山嵊泗海底淡水等。
与此同时,也存在海陆工作程度差别大的问题。海岸带陆域工作程度高,1∶5万图幅几乎全覆盖,而海上工作程度低,以1∶25万的中比例尺调查为主,仅有局部海域开展了1∶10万和1∶5万的地质调查。而且,已有调查工作分别由海、陆不同的调查单位完成,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地质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地质资料分散在不同单位或部门,相互间还未打破“资料封锁”,系统集成程度低。此外,地质成果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应用滞后。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比例尺较小,目前普遍提供的服务还仅限于区域规划,对国家总体规划和省级规划可以提供较好的服务,但具体到市、县和重大工程等大比例尺的服务方面就显得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每个区域各专业地质调查布局不均衡,基础地质、水工环、海洋地质调查缺乏统筹,布局不一致,资料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的集成,特别是针对重大地质问题的综合研究明显不足,资料的深入挖掘和提升缺乏,社会化服务明显滞后。
据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国家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T型带”的核心,按照国家新时期、新常态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正在全面打造“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特色经济,努力发展海洋经济。2015年开展实施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以长江三角洲先行试验区为重点,优先开展海陆统筹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加强工程在长三角经济区需求、目标、工作部署、预期成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深层次对接,构建高效的地质调查运行新机制,科学部署调查工作,谋划服务产品,提高成果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