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普力度 打造精品科技期刊 举荐地学高端人才
中国地质学会助力地质科技创新发展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滕艳
发布时间:2015-03-25
随着政府职能转移,2015年度开始,中国地质学会新增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和6所高等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表示,学会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广阔的视野搭建服务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平台,为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和人才进步,助力地质科技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学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切实做好学术交流,发挥地质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引领支撑作用。
坚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方向,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主题,针对地质科技发展形势和要求、地质找矿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组织、引导地勘行业围绕资源、环境、减灾防灾、基础地质理论、前沿研究课题、关键技术方法、地学信息化建设、成果共享等重大问题,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包括第二届中美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第八届世界华人地球科学学术交流会等系列学术会议,扩大中国地质科学的国际影响,促进地质科技创新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发挥好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二是除了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及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2015年起,学会将承担起两项新的职能,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和六所高等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学会将积极、有序、稳妥地开展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推动科技体制创新。
三是扩大地学科普传播活动的影响,提高科普工作成效。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加快建设学会的科学传播专家库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加强地质科技知识宣传普及,让地质科学更加贴近群众、造福群众。
以“世界地球日”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宣讲、展览、咨询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积极扩大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及团队在科学传播和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开展科普创作、科学传播,推动拓展地质科学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地学的认知度,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进一步创新科普工作的形式,加强科普书籍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四是巩固精品期刊优势,继续提升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要进一步转变办刊思路,创新办刊机制,着力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其中,《地质学报》(英文版)争取实现国际影响综合因子排位新突破,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更加重视和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主渠道作用,以登载解决中国地学问题,特别是与资源、环境、灾害和地质科技发展相关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为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破解地学难题、充分发挥地质科技进步的引领支撑作用作出新贡献。
五是做好优秀人才、优秀地质成果的评选及举荐工作,切实提高学会对科技人才的服务水平。
以学会“黄汲清奖”、“金银锤奖”、“金罗盘奖”、“双十成果奖”等品牌奖项为抓手,进一步做好科技评价、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奖励等工作,包括国土资源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不同奖项的推荐工作,发现和举荐更多更优秀的地质科技人才,为优秀地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和人才进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