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瞄准新区域 南方主攻页岩气
——聚焦我国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发布时间:2015-03-23
当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后备基地缺乏,油气生产主要集中在几十年前发现的富油气盆地中,探明石油储量、品质相对下降,石油稳产增产困难,迫切需要在地质工作程度低的油气新区开展资源勘查,以期取得重大发现和战略突破。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地质调查九大计划”中的第一个计划——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瞄准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改善能源结构等目标,主攻南方页岩气,着力加强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令人关注。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召开了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2015年度工程研讨会,明确了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矿产调查等工程,以及各工程项目、子项目的分阶段目标任务、工作部署、预期成果和产品服务。
瞄准北方新区新层系,力争实现战略性突破
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首先瞄准北方新区新层系,力争取得新的发现。
比如羌塘盆地,虽然之前石油企业和地质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这片2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工作量明显偏少,工作部署零星分散。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几年的努力,初步明确了中生代油气勘探目的层系,探索了优选油气有利区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形成了高原地区油气勘探方法组合,在羌塘盆地优选出6个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和9个重点区块。今年开始实施的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程,目标是完成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侦察工作,回答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潜力问题,对已优选出的9个远景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井位论证,实施战略调查井与勘探预探井工程,力争实现战略性突破,获取羌塘盆地“第一桶油”。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将以新区、新层系为调查目标,通过开展地质剖面测量、非震物探、土壤油气化探及重点区二维地震剖面采集和地质调查井钻探,查明松辽外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区域油气资源潜力,优选一批油气远景区。
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目标是查明天山—兴蒙中、古生界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力争在新区新层系圈定一批油气远景区和勘查区块,同时提交一批新区资料包,解决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查的关键地质问题,编制大区基础油气地质图件。
摸清全国页岩气家底,促进大型页岩气田发现
我国南方页岩气资源丰富,可采潜力为14.5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8%,有利区总面积79.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2%。南方页岩气一直备受关注,国土资源部、相关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在四川盆地、中扬子、贵州等地区均不同程度开展了页岩气潜力评价和选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页岩气勘探开发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仅在局部地区、个别层位取得突破,区域工作尚未展开;优质页岩的分布规律不清,评价参数体系缺少标准;一些页岩气招标区块中标企业勘查工作进展缓慢等。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页岩气基础性、公益性的调查工作,为企业提供资料和技术支撑,带动企业积极性,推动页岩气的勘查进展。
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将南方地区分为四川盆地、武夷山、滇黔桂、中扬子和下扬子5个地区,分别安排了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此外,该工程还将实施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南方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中国典型页岩气富集机理与综合评价参数体系等项目。
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南方远景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摸清全国页岩气资源家底;圈定一批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目标区,为矿政管理部门提交页岩气资料包;促进大型页岩气田的发现,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系的页岩气勘查示范基地;形成复杂构造海相页岩气、海陆过渡相等成藏地质理论,形成页岩气地球物理甜点识别与预测技术、选区评价技术等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等。
加强非常规能源调查,实施勘查开发示范工程
当前,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能源矿产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绝大部分地区有利目标区和可采资源的分布依然不清。这就迫切需要国家组织开展非常规能源矿产调查与选区评价工作,加强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动态跟踪与综合研究,及时掌握资源家底,提高地质认识程度,落实一批可供勘查的资源远景区。
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矿产调查工程,将采取“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面”上,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跟踪与动态评价。“点”上,将开展重点地区、典型类型非常规能源矿产基础地质调查与勘查开发示范。
这项工程将选择典型类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盆地或含矿区,在工作程度低的矿权空白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选区与勘查开发示范。其总体目标是,及时掌握全国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动态,发布全国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潜力年度数据,适时提供政策与决策建议,为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服务;落实重点地区、典型类型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远景区和有利目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