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灾较去年有加重趋势”
——部地质环境司负责人谈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响
发布时间:2015-03-23
“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预测总体趋势接近常年,较去年有加重趋势。”近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突发性地灾防治的重点地区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中南地区及西北局部地区,应重点关注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福建、湖北、重庆、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市)的地质灾害。
趋势:极端气象事件诱发地灾的可能性很大
“3月~4月虽然不是地灾高发期,但湖北、新疆、贵州、江西、广西、重庆、湖南、四川、福建、浙江、云南等省(区、市)降水和冰雪冻融引发地灾的可能性较大。此外,西北黄土地区春季农田、坡地灌溉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灾也需要注意防范。”这位负责人说。
依据往年经验,进入5月,尤其是6月~8月,是突发性地灾的高发期,防灾减灾形势将更加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灾的可能性很大。
“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中南及西北部分地区,是地灾发生和造成危害的重点地区,需要严加防范群死群伤灾害事件。注意防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湖南、湖北、重庆、陕西、福建、江西、广西、浙江、广东、安徽等省(区、市)的山地丘陵区异常强降雨引发的地灾。”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降水偏多的气候预测结果,四川西部、贵州东部、重庆东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等地区极端降水引发的地灾可能加重。“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要高度重视台风(热带风暴)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地灾。汶川、鲁甸、彝良、芦山等地震影响区加强泥石流和滑坡隐患点的监测防范。”
10月~12月虽然地灾相对低发,但仍可能有少量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灾发生。这位负责人强调,要重点防范湖北、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湖南等省(区、市)由于长期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灾。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2015年,各地都要加强防范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灾。在南北地震带、天山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晋冀蒙交界等地区,要注意防范地震引发次生地灾。”
对策:完善防治对策、健全应急体系
“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地灾防治工作的新形势,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系统总结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避灾演练、监测预警、临灾避险、防治技术、投入机制、宣传培训等方面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地灾防治对策、逐步提高地灾防治的技术水平,及早对今年地灾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动员。”谈及应对措施时,这位负责人说。
他强调,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除切实抓好防灾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的落实外,还要确定本地区地灾的重点防范区位和重点时段,加强排查、巡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能力建设也应被提到高位。这位负责人表示,各地要以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地灾防治水平,推进落实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还要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联防联控互助组织,并继续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前几年的经验表明,加强地灾监测预警预报、建立健全地灾应急体系对防灾减灾帮助很大,今年这些工作将会继续推进。”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要强化在建工程项目中的防灾工作。
“各地要通过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种手段,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灾危险性评估中关于地灾防治的要求,消除隐患,明确防灾措施,确保安全。特别是位于高山峡谷的国家重点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项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严防地灾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