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加大铀矿勘查资金投入

——访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响 发布时间:2015-03-13
  3月11日,北京又迎来了沁人心脾的“两会蓝”。在洒满阳光的北京会议中心会议室一角,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

  “核工业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这个不用多说了吧?”谈起铀矿,李子颖滔滔不绝,“如果说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天然铀就是发展独立自主核工业的前提和基础。换句话说,要做饭,怎么少得了米呢?”

  鉴于铀矿的特殊战略地位,我国将天然铀视同军品管理。即便如此,铀矿勘查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勘查投入太少,与需求差距较大。”李子颖告诉记者,“预计‘十二五’期间,铀矿勘查累计投入钻探工作量仅为规划投入的四成左右。”

  此外,随着勘查深度不断加大,找矿突破难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铀矿找矿深度大部分在500米以浅,有的矿床深达1000米,虽然前景不错,但深部铀矿勘查评价工作做得很有限。

  “我们国家是铀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铀矿从发现到提交储量,往往要经历10年以上的周期。”李子颖说,“但属地化改革后,保留的中央单位从事铀矿找矿的人员只有以前的1/10,而资源需求则是以前的数倍。困难叠加,找矿难度系数数十倍于从前。”

  这种现状,让长期从事铀矿研究的李子颖寝食难安。“必须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铀矿勘查的投入,形成稳定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要根据国家对铀资源的需求,科学编制铀矿勘查规划,明确铀矿勘查重点任务,合理核定中央财政铀矿勘查经费基数和年增长幅度。”

  李子颖还建议,合理配置资源,划定铀资源规划保护区。“设立国家铀资源规划区,是为了确保铀矿的优先权。如此一来,可有效解决铀矿与油气、煤炭矿业权重叠的问题。通过科学规划部署,分批开发铀矿资源,确保铀资源安全,并实现铀资源天然储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