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适应新常态,有效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亚川 发布时间:2015-03-12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相对于通过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找到的矿产而言,通过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把不能利用的矿产利用起来,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回报高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的实现,也与当前新常态下的地质勘查工作相吻合。

  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前景依然广阔。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方面有了多项突破,矿产资源整体利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总体上看发展仍很不平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在40%以上的矿山企业不足40%,引导和促进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空间很大。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共伴生矿多。目前,在我国已开发利用的141种矿产中,有87种是共伴生矿,占总数的61.7%。在我国有色金属矿区中,有85%以上是多元素共伴生矿。我国银储量的90%、金储量的20%、铂族金属储量的73%是以共伴生矿的形式产出的,有色金属矿床是贵金属矿的重要来源。因此,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不但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而且能减少共伴生资源废弃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

  贫矿多、难选矿多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又一特点。目前,我国一些低品位资源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独立研发出超低品位铁矿开发利用技术、低品位铜矿利用技术和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技术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在今后的矿业开发中,随着这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新技术不断问世,我国中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尾矿利用持续提高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在尾矿中再选回收有用矿物,可用于充填材料和生产建筑,还可用于土壤改良剂及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土壤复垦和生态恢复。

  笔者认为,新常态下,要有效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必须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以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资源为重点,开展矿产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持续攻关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创新。作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地质工作对矿产综合利用科研工作的需求,积极准备新项目,用地调项目打造“金刚钻”到市场中抢“瓷器活”;二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科技工作对矿产综合利用科研工作的需求,探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国家项目;三要探索新机制,加强与企业高校合作申报项目。

  新形势下,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作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研单位之一,将努力维持传统专业优势,全力支持新兴领域发展,增强科研工作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围绕国家重要经济带和紧缺急需矿种,开发难利用铁矿资源、难利用有色多金属矿资源、难利用铝土矿资源、稀有稀散稀土金属矿、中低品位磷矿和矿物岩石性能测试新技术等六大业务方向,促进学科平衡发展。

  其次,在满足国家对地质科研、矿产综合利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除做一些前沿、新工艺技术储备外,在地调项目的支持下,还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选冶工艺需求的实际,在药剂和设备创新方面下功夫,多做项目成果能得到转化的项目,为争取横向市场项目做好技术储备。

  就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优势技术而言,铝土矿综合开发利用要进一步开展脱硅药剂的研发,提高新药剂在我国铝土矿工业实践上的适应性能;三稀金属矿产等要以纵向项目为依托,开展新方法、新药剂的研究,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优势学科;钒钛磁铁矿研究要在工艺和药剂方面开拓思路,利用现有项目积极创新,确保钒钛磁铁矿科研工作水平继续占有国内领先地位;积极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生物冶金、焙烧等技术的研究工作,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