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蓝 中国梦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发布时间:2015-03-10
  当下,有一个网络热词叫“APEC蓝”。这既是网友对空气污染的一种调侃,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期待——我们多么渴望,每一天都能在“APEC蓝”之下幸福地呼吸。如果能将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APEC蓝”留住,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再加上长效机制的保障,使美丽的“APEC蓝”成为“新常态”,成为永远定格的“中国蓝”,那该多好啊!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每天都是蓝天白云。”相信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的话,至今萦绕在不少人的心头。她说,那时候不会注意到蓝天白云,每天惦记的就是怎么能吃饱饭。现在生活改善了,我们国家以超快的速度进入工业化,同时也几乎是以超快的速度造成了环境的透支。的确,环境急剧恶化,是我们为快速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但快速发展决不能再作为污染环境的借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发展必然难以持续。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中国蓝”做底色。

  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常态,让灿烂的“APEC蓝”定格为长久的“中国蓝”,是我们的梦想。今天,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向环境污染宣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必须铁腕治理,必须紧抓不松劲,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我们看到,“带牙齿”的环保法已经正式实施,环保税立法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各类自然生态空间正在划定红线、严格保护,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开始有了“绿色”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变化。

  “中国蓝”也是中国梦,而梦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努力。我们应当看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欠下的旧账太多了,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这三大战役,哪一仗都不好打。要想获得胜利,我们不能再做表面文章,不能再让保护环境流于口号、流于形式,而要真正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治标又治本。政府、企业、公众必须齐心协力,树立起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政府各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密切监管环境污染行为,增加治理环境污染投入,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此外,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运用新能源、新技术,打开环境保护新局面。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心和态度,让我们充满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一抹绚烂的“中国蓝”,必将为“中国梦”的绽放凭添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