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提高资源统筹配置效率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车娜
发布时间:2015-03-09
去年两会,“区域协同”就成为热词,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讨论几乎贯穿了2014年全年。今年两会,这一关键词的热度丝毫未减,反而越发凸显。不仅不少地方将其作为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李克强总理也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其实,协同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正因为普遍,所以易被忽略。所幸的是,穹顶之下的环境污染、交通发展、产业转移等各种难题,让人们越来越能领会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这八个字的真谛。
从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三个支撑带”,这种协同发展的拓展传递出一个信号: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已经不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强化区域协作为导向的区域协同发展时代已经开启,眼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培育新的增长极。
区域发展,重在协同,也难在协同。从国家层面来看,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是一盘大棋,而从区域层面来看,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又是一盘小棋。但不管是下大棋局还是小棋局,首要的任务就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统筹进行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土地、水、矿产及生态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构建一个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需要我们将各行各业对各种国土资源的需要和国土资源现实的种种约束一一映射到国土空间规划上。无疑,这对我们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我们的规划和政策要更有广度和深度。
区域协同发展,并不止于国内,还延伸到国际。今年两会的又一“新宠”——“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区域协同发展放眼国际的最好实证。这是中国行业“走出去”的一个大战略。在今年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部长提出,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抓手,加强政府间对口合作,完善战略指点布局,促进矿业企业“走出去”。不仅是矿产资源,发展“一带一路”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契机,也考验着我们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利用。
期待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国土资源的统筹利用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