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绍兴结合带铜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项目重点开展铜多金属成矿规律的攻关研究和工作项目的成果集成。日前,该项目成果报告通过评审并获得优秀级。
该项目是钦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东段)计划项目的综合研究工作项目研究范围涵盖。萍乡-绍兴结合带及其两侧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所涉及的江南造山带东段、武功-北武夷地区,即钦杭成矿带东段。通过三年工作,提出了一些矿床成因、区域成矿要素新认识,取得了一些原创型成果,并很好地推进了钦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整装勘查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系统编制和建立了成矿带基础性地、物、化成果图件和数据库。修编完成了钦杭成矿带东段工作程度系列图件5张,1:100万地质矿产图、建造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成矿单元划分图各1张,物化探成果图件31张,建立了工作程度、金属矿产地(1617个)数据库和航磁、重力、水系沉积物、自然重砂成果数据库。
2、以萍乡-绍兴结合带为完整单元,以区域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地质形迹为依据,梳理了钦杭成矿带东段从晋宁期洋壳到加里东期陆缘、海西-印支期陆表海,到燕山期陆内造山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3、首次在萍乐拗陷和广丰拗陷发现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测定其形成时代为石炭-二叠纪时期,并初步研究了岩相类型、产状、分布、岩石学特征和成岩构造环境。提出了广泛分布的中二叠世孤峰组硅质岩是在浅海台地沉积环境中由海底火山喷发-热水喷流作用形成的新认识。
4、首次提出分布于钦杭成矿带东段晚古生代地层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是产于海相火山-热水喷流沉积建造中的热泉型金矿床的新观点,并与滇黔桂金三角的金矿床及广东长坑-富湾等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5、划分出中生代“两期四阶段”的岩浆活动与成矿期次,总结了各阶段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背景、物质来源、时空展布、成矿专属性的对应关系。
6、在总结多层位海底火山-热水喷流成矿和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归纳和建立了钦杭成矿带东段“层体同位”的区域成矿新模式。
7.开展了钦杭成矿带东段铜、铅、锌、金、铀等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开展了斑岩型和细碧-角斑岩型(VMS)两类铜矿、震旦纪火山-沉积(SEDEX型)银铅锌矿、燕山期斑岩型铅锌矿(江西冷水坑式)、燕山期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银矿(江西银山式)、燕山期陆相火山喷溢型铅锌银矿(江西下鲍式)、晚古生代微细浸染型金银矿、火山岩型铀矿的定性预测。圈定了52个综合找矿远景区(Ⅴ级成矿单元),并提出了下一步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矿产勘查的部署建议。
8、与武汉中心“钦杭成矿带(西段)重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项目共同完成了《钦杭成矿带重要矿产勘查部署方案》的编制工作。

2011年9月钦杭成矿带东段野外现场研讨会大合影

2011年9月钦杭成矿带东段野外现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