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衍忠的儿子杨卫民作报告。 李振涛 摄
8月26日上午,国土资源部机关B楼五层报告厅座无虚席,连会场后排、左右两侧的过道也“见缝插针”地摆放了临时坐椅。在京的部党组成员、部机关全体干部及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党办主任和部分党员干部坐在一起,聆听了杨衍忠、陈慧丽两位国土资源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今年以来,杨衍忠和陈慧丽的先进事迹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他们的名字,在场观众并不陌生。他们一个为地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退休后奋笔疾书7000多个日日夜夜,写就了600万字的找矿文稿,无偿献给国家;一个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国土窗口,微笑服务,任劳任怨,写下便民“纸条”上万张,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纸条姐”。他们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如春蚕吐丝,如燕衔春泥,同时他们也用无尽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在平凡中铸就了伟大。正如张少农副部长在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杨衍忠、陈慧丽是新时期国土资源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工作领域不同,但他们所展现的高尚情操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系统先进精神的凝聚和浓缩”。
陈慧丽同志先进事迹由两人讲述,一位是陈慧丽本人,另一位是她多年的同事、好姐妹潘虹。站在台上,陈慧丽端庄大方,光彩照人。她讲起自己所做的那些在旁人看来了不起的事情,给人的感觉就像在说着生活中一件件寻常的事情,是那样的谦逊、感恩,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潘虹向大家讲述了她眼中的陈慧丽,包括工作和生活中感人的点点滴滴,还有她开创的“陈慧丽式”工作法在武汉产生的巨大效应。听了两位的讲述,在大家心目中,陈慧丽的形象从报纸上走出来,从她那张笑靥如花的宣传照上走出来,变得生动、丰满起来。“陈慧丽不愧是武汉市公务员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土资源系统公务员的名片。”坐在记者身后的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杨衍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之前已在江西省讲了32场。5位讲述者分别是杨衍忠所在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党委书记陈武,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地质队员唐峻,他的徒弟、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副总工程师邓茂春,他日记的整理者之一吴珍,以及他的小儿子杨卫民。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杨衍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地质工作者,作为一位同事、一位师傅,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他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的忠诚与奉献、高尚与善良。杨衍忠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笔,伏案疾书的形象深深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每一位讲述者都很动情,观众席鸦雀无声,会场里回荡着时而深情、时而激昂的话语,这话语如同美妙的音符,在心灵与心灵之间引起一次次共鸣,触碰出一个个相同的感动。
杨衍忠的小儿子杨卫民最后一个上台讲述。站在话筒前,他泣不成声。此时,姜大明部长流下了眼泪,一个又一个听众流下了眼泪。在接见报告团成员时,姜大明部长说,聆听杨衍忠同志、陈慧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国土资源部理想信念教育、作风教育的一个生动教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报告会尾声,为表达对两位先进人物的崇高敬意,主持人邀请陈慧丽和杨衍忠的爱人胡香娇上台,接受听众献花。此时,掌声经久不息。
“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还有许许多多像杨衍忠、陈慧丽这样忠诚于党、忠于事业、踏实苦干、默默奉献的同志,他们同杨衍忠、陈慧丽一样,把自己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融入每一项看似平凡乃至琐碎的工作中,推动我们事业的大船扬帆前行。”张少农在总结讲话中如是说。
窗外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北京开始有了秋高气爽的风韵。在国土资源部机关,一群怀着共同使命的国土人,讲述着、聆听着一种相同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