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8日中午13时30分,海洋六号后甲板值班的科考队员们,顶着烈日,成功回收取样设备,获得长度为9.57米海底样品-该工区最长海底沉积物样品,完成了西太平洋作业区第5个站位柱状取样任务。之后,海洋六号立即备车高速航行,预计3天后抵达1800公里外的中太平洋作业工区。本航段调查项目包括:多波束水深测量、浅层剖面测量、长柱状样采样和CTD测量。
首战告捷--成功获取海底沉积物样品
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经过长达一周走航的 “海洋六号”顺利到达西太平洋作业区,开始深海沉积物取样作业,进入全负荷工作模式。所有科考人员实行24小时三班倒,全力以赴开展深海资源调查,经过近10小时的奋战,首个站位深海沉积物取样圆满完成,样品长度达到3.85米。6月6日,再次成功获取长度分别为7.5米和4.65米的海底沉积物样品。
据“海洋六号”首席科学家何高文介绍,考虑到水深和沉积物底质类型,该作业区样管长度不小于9米,原则上要求取样长度3米以上为合格测站,力争取得较长沉积物柱状样。
柱状取样最辛苦,也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作业。为了确保安全和作业顺利,作业前调查部已多次对新上船的同志进行岗前培训和实操,让大家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特别每次1-2吨重的取样设备下水和回收时,后甲板作业的同志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听从现场指挥的口令,严格按照安全收放操作要求进行各项操作,避免出现纰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首席助理耿雪樵、于彦江等负责人都到现场亲自指挥,期望通过5个站位实际操作来锻炼培养各个作业组的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分工协调能力,为即将进行的中太平洋工区取样作业积累经验。

齐心协力装卸取样管 李响/摄
海六的一年三变
今年是广海局战略所黄文星第二年参加海六的CGS航次调查,时隔一年,据观察,他发现海六有三个新的变化。
第一变是地质室新增显微镜。去年重力活塞样品描述依靠眼(肉眼)看、手摸、鼻闻,样品的描述停留在定性阶段。显微镜的引入,实现了沉积物涂片的镜下鉴定,通过镜下进行矿物的识别和量化统计,大大提高了样品描述和定名的准确性。
第二变是后甲板新组装了卷扬机。卷扬机是特别为重力活塞设备的投放和回收而增设的。去年在投放重力活塞过程中,需要专人操控吊机辅助重锤的安装,由于吊臂较高,悬挂重锤的缆绳较长,船只轻微的晃动即导致悬挂着的重锤出现大幅度的摆动,给作业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所以去年的重力活塞取样对船只的动力定位依赖较大,作业效率较低。引入卷扬机,巧妙地降低了重锤的提升高度,抑制了船只晃动对重锤稳定性的影响,减少了作业难度和风险,同时也解放了吊车操作员。现在,理论上只需4个人即可完成重力活塞设备的投放和回收。
第三变是增开英语课堂。英语课堂是今年海洋六号新增的文化节目。开课前,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课堂的定位,因为船上人员的文化程度跨度较大,课堂教材难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课堂的受众面。上完第一节课,大家的这一疑虑都消除了,教材内容非常生活化,场景以对话为主,简单地道而适用。对话使用的单词简单,初学者容易入门,大量的场景对话和隐含的欧美文化内涵,对硕士博士而言,提高口语水平的同时,可以增进对欧美习俗的了解。
一年三变,变化虽小,但却反映了海六人的科学严谨、工作负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海洋六号是广海局的旗舰,科学责任和谐进取是海洋六号的精神,更是海六人孜孜追求的目标,每一变都是海六人兑现自己诺言,向理想迈进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