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制完成1∶200万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
调查数据全新汇集,覆盖整个南海海域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陈惠玲
发布时间:2014-04-10
中国地调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数十位技术人员经过5年艰辛努力,广泛收集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南海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资料,以及其他国际、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编图方法和成图技术,编绘的1∶200万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近日通过了专家评审。
地质—地球物理图系因能全面展示各种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往往被作为部署各项地质工作的基本依据。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原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曾编制出版了“南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比例尺1∶200万)”。因当时南海的调查程度非常有限,尽管这套图集使用的实际调查资料较少,但却一直被海洋地质工作者广泛应用。
据广海局总工程师杨胜雄介绍,地质—地球物理图系是地质科学最基础的信息平台。近30年来,随着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代表的我国南海地质调查活动的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有必要利用最新资料重新编绘这一海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图系。从2009年开始,广海局组织该局区域调查所、战略研究所等数十位技术人员,在板块构造活动理论和现代地质—地球物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征求和吸纳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的意见与建议,广泛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统一的编图思路,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编图方法和成图技术,编绘了这套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
据主要编图人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邱燕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新编制的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包含地形图、地貌图、三维地形图、底质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异常平面图、磁异常剖面平面图、莫霍面深度图、新生界厚度图、地质图、海区沉积基岩图、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图、大地构造格架图共14幅图种。图系编制采用WGS-84坐标系和墨卡托投影等国际通用规范,图幅范围为北纬0°~26°、东经105°~122°,基准纬度为北纬15°,覆盖了整个南海海域面积。该图系通过评审后,将采用中、英文公开出版。
评审组专家、国务院参事张洪涛评价说,这套图系采用我国在南海调查的数据和国际文献资料为基础编制,兼具国际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大特点,将很好地服务于南海资源与环境工作。评审组认为,整套图系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色调鲜明,清晰美观,编图思路清晰,技术方法有所创新,图面内容、要素符合相关要求,可为今后的南海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将在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