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资源环境问题越突出越应重视地学研究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研究专家王学求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王路阔 发布时间:2014-03-10
  全国两会前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研究专家、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学求。王学求认为,只有资源与环境“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突出,越应重视和加强地学研究。

  王学求表示,中国大面积严重雾霾天气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煤炭消耗。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目前,我国煤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王学求认为,要改变这一状况,京津冀地区,核电是优先选项。但受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影响,现在似乎有点谈“核”色变了。

  “华北地区有着日本无法比拟的核电发展条件,渤海沿线有巨大的花岗岩基体,就算有大地震发生,也不会破裂而致其上的建筑物受损。”他认为,中国新一代核电技术已成功应用多年,且积累了丰富的安全利用核能技术、管理经验。

  “这只是地学为国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一个事例。”王学求说,“其实,地学除研究地球本身外,还研究依附或围绕地壳的岩、土、水、气、生物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关于如何加强地学研究,王学求给出建议:

  首先,加大基础地学研究平台建设和基础调查的国家投入力度。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中国地质科学院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但科研条件平台建设与资源环境对地学的基础支撑需求之间,仍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对此,国家应建立稳定投入、适度增长的地学科研与调查经费保障制度,特别是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条件平台,为解决资源、环境、灾害问题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其次,建立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体制。石、土、水、气、林、草、矿、动物等是一个完整的地球自然循环系统,一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对其他自然资源产生影响。因此,建立起岩、土、水、气、林、草、矿、动物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部门,使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可能地顾及对其他资源的影响。

  再次,建立有利于地学研究与调查成果社会化应用的机制。受制于部门分割和国家保密制度等限制,我国大量的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资料无法公开,既影响成果社会化应用,也影响公众对地学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如山区群众自建房屋的选址,若群众能获取到相关地质资料,就可以避开滑坡体、崩塌体等自然灾害隐患。

  “资源环境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地球自身规律的问题,我们要敬畏自然。”王学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