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沃土育硕果

——第二届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扫描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高慧丽 宋韦剑 发布时间:2014-02-25
  

     2月19日,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对外公布,共有99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80项。

  打造良好激励氛围

  为奖励在地质调查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地质调查局自2013年设立地质调查成果奖,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和地质科技4方面对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进行评审、奖励。按照《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地质调查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年度奖励成果不超过100 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20 项,二等奖不超过80 项。对于特别突出的成果,从一等奖中优选产生特等奖,数量不超过2 项。

  2013年首届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评选,对自1999年至2012年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进行集中盘点、检阅,共有来自305个完成单位的405项成果参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8项、二等奖79项。

  第二届地质调查成果奖评选,共有61家单位申报,经审查合格的151项,其中基础地质类59项、矿产地质类38项、水工环地质类23项、地质科技类31项。经4个专业评审组的61名专家的评审、推荐,有120项成果进入终审,其中推荐一等奖成果30项、二等奖成果90项。

  12月9日~10日的成果奖终审会上,专业组推荐为一等奖的成果,在终审会上逐一进行了视频答辩,汇报项目的基本情况、成果主要内容、理论或技术创新点、应用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等。评审专家通过不记名打分和投票形成一等奖获奖成果排序。随后,专家就是否形成特等奖进行讨论,并对参加一等奖答辩但未获奖的成果以及专业组推荐为二等奖的90项成果进行不记名投票,形成二等奖成果排序。经终审会表决,19项一等奖成果、80项二等奖成果入围,进入公示环节。

  评选更加公正和透明

  为了确保评奖质量,保证公平公正,这次评选实行评审专家单位、个人双回避原则,即凡是申报本年度地调成果奖的完成人员不得担任评审专家,任何申报当年地调成果奖的完成单位的人员不得担任评审专家;此外,中国地调局机关组织实施项目的管理人员一律不得参与评审。

  本届评选还丰富了上一届评奖标准,既考查项目的工作量又兼顾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效果,在地质调查行业内推行真抓实干、严谨创新的工作导向;继续将资料汇交作为奖励申报的前提条件,并增加了对成果登记的审查要求,提高了基层地质单位对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极大地推动了地调成果登记工作的开展进度。

  在评审过程中,进一步细化评审工作流程,严格把关评审关键环节。地调局全面修订了《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评审工作细则》,增加在线预审环节,相对缩短会评时间,为专家熟悉申报材料提供充分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会评主审专家个人意见的干扰。终审会议采用异地答辩和变声技术,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消除了评审专家的顾虑,使每个答辩项目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次评审还有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加强了信息化支撑力度,使得评审工作高效透明。一个集在线申报、在线审查、在线评审、投票以及专家筛选、项目查重、申报信息多字段查询与分析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成果奖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在申报阶段,提供便捷的申报功能,通过二维码技术保证线上和线下申报材料的一致性;在审查阶段,与往年成果奖信息、专家信息相关联,自动筛查重复申报成果和专家回避名单;在评审阶段,为评审专家提供简洁高效查看与检索功能,自动统计分数与票数。可以说,2013年的成果奖评审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

  更加关注成果的创新和应用

  这次评选出的获奖成果,涉及全国各省(区、市)的地调院、环境监测站(院)、行业地勘单位、高校和局属单位等共171个单位次、962人次。从地域分布看,覆盖全国大部分区域,青海、西藏、湖北、贵州、湖南及内蒙古等地区较为集中,青藏高原地区受到持续关注。

  纵观这次获奖的地质调查成果,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占到获奖总数的近1/4。而基础地质类获奖成果中,来自西部地区的调查成果,也占到获奖总数的1/4。

  矿产地质类获奖成果中,重点地区的重点矿种调查评价成绩斐然。其中,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铜多金属资源调查报告,位列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此外,云南省中甸地区铜多金属矿评价、贵州黔北地区铝矿评价、湖南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调查等成果脱颖而出。此外,瞄准新区、新领域开展的新能源与新兴产业矿产资源调查受到关注,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远景调查、南岭成矿带重点铀矿田铀资源潜力扩大调查评价以及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铀资源调查评价等入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水工环地质调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取得的成果也日益丰富。这次成果评选,更多地关注了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地段,覆盖了地下水、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矿山地质等多个方面。比如,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研究、环渤海地区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及脆弱性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等。

  地质科技类评选,在重点考察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解决当前地质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入选一等奖的1500米全液压岩芯钻机,可满足金刚石绳索取芯、定向钻进、多介质反循环取芯(样)等多种高效钻探工艺的需要,为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现代化钻探装备。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代表了目前国家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最高水平。随着全国地质调查事业的不断壮大,中国地质调查奖推选成果、激励人才的作用也将不断深入,每年都将有更多的优秀成果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民生,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地质行业,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挥持久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