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地质学家张宗祜院士逝世 享年88周岁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水环所 发布时间:2014-02-2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宗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2月19日早凌晨1时48分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88周岁。

张宗祜院士生平
(1926~2014)

  张宗祜,男,汉族,1926年2月生,河北省满城县人。他于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1948年9月至1950年3月,张宗祜先生在甘肃兰州石油地质勘探处工作,任实习员。1950年3月至1951年8月,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其间,张先生参加了华北通往西北兰州的铁路——包头至银川段的铁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1951年9月至1955年2月,在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学习,获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55年3月至1957年1月,在原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工作,任工程师。1956年1月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原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学术秘书、研究室技术负责和室主任、所技术负责和所总工程师、所长兼党委书记、名誉所长。

  1980年11月,张宗祜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5月,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张宗祜先生的一生为我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中国黄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持完成了百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揭示了黄土湿陷力学变形发生机理,提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基本模式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类型分类体系,编制了《1:50万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和《黄土高原地区粗泥沙来源分布图》,编著了《中国黄土》、《中国第四纪地质》、《中国黄土及黄土状岩石》、《中国黄土类土显微结构的研究》、《中国黄土类土工程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书》、《中国黄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现代侵蚀作用》、《黄土湿陷变形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特征及湿陷性评价》、《中国黄土高原中几个剖面的岩性、地层分析》、《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1:50万)及说明书》、《论中国黄土的基本地质问题》等科学论著和《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与黄土高原》院士科普文献,为促进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包括石油地质、铁道工程地质、非金属矿产调查、大型引水工程地质调查等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宗祜先生还主持完成了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的《中国第四纪地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亚洲水文地质图》(1:800万) 、《中国水文地质图集》、《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及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大陆水循环系统演化及其环境意义》、《中国地下水资源》、《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和《中国地下水资源图中国地下水环境图》(1:400万中英文对照)等一批重大成果,解决了不同时期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难题。“六五”至“七五”期间,他领军完成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为解决冀京津豫鲁北地区的大区域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科学评价及其合理利用量的重大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和“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国家重点项目研究,首次揭示了自然条件变化叠加人为因素影响下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动力场、地球化学场演变规律和趋势,奠定了我国现代地下水科学居国际前沿水平的发展基础。作为首席科学家完成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是我国数十年水文地质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延续,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地下水环境评价、地下水图集编制、地下水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有突破性和创新性进展,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质环境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宗祜先生竭尽毕生所学和精力,全心全意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推动地质事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委员,担任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国家咨询组成员、原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高级顾问、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国土资源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委员、河北省人民政府泥河湾保护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矿产资源科技顾问,担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冰川及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河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及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北方交通大学顾问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兼职教授,以及《地质学报》、《地质论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卷)和《中国自然科学名辞》编委。

  张宗祜先生的业绩受到广泛赞誉,曾被授予全国地矿系统劳动模范、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地球科学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0余项。

  张宗祜先生治学严谨、重于实践,具有高尚的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奋斗精神,勤奋不倦、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学术民主、不徇私情的科学精神,为人师表、谦虚谨慎的思想品德,不仅科研成就显著、著述甚丰,还为我国水工环地质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领军人物和杰出专业人才。他的一生是为我国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和中国黄土科学研究事业殚精竭力的一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为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