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左)、王伟(右)在“雪龙”号上
开栏的话
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在这次考察中,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承担国家南极专项《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与评估》专题、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保障工程《东冈瓦纳埃默里地区新远古—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南极西福尔丘陵麻粒岩化基性岩墙群的时代、变质过程及构造意义》等项目的野外现场考察。
2013年12月9日,参与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工作的地质力学所的陈虹博士和王伟博士从前方发来第一条简讯。目前,两位科考队员已经完成了陆缘冰区破冰阶段的工作。受通信的影响,他们只能依靠“雪龙”号上的固定邮箱与外界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推出科考队员来自南极的最新工作、生活动态,与大家分享。
2013年11月21日凌晨00:10分,我们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在经历了14个小时的飞行后,终于在当天下午2点到达了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珀斯市,直接赶赴“雪龙”船的靠港码头弗里曼特尔港。为了提前赶到中山站并避开西风带内的气旋,考察队决定在22日上午10点起航出发。
从弗里曼特尔港口出发的第四天,“雪龙”号已经到达了南纬54°左右,“猜冰山”成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猜冰山是南极考察航行过程中的必备活动,就是让队员猜测在航道上能够肉眼见到的第一座冰山的纬度。见到冰山,就标志着我们离南极大陆已经不远了。
大清早,就开始有人关注冰山的出现。在此之前,虽然有人在航道两侧大约20多海里的位置就已经看见了冰山,但是因为离航道太远,不能算数,就只能等待下一座了。
吃完早饭没多久,陆续就有一些队员登上驾驶台开始等待冰山的到来,大家相互交流着自己猜测的纬度。突然,一声“冰山”,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前方的海面上,几十双眼睛像探照灯似的在海面上搜索冰山的痕迹。值班的三副也在第一时间向全体队员广播了发现冰山的消息,驾驶台上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着冰山的大小、纬度、获奖者等等。
可是,当这座大家望眼欲穿的冰山浮现在眼前的时候,大家略有失望,因为与大家想像中冰山的气势差了很多。但不管怎样,已经符合了我们对冰山的标准。有了第一座冰山的出现,后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冰山出现,也标志着我们离南极大陆越来越近了。
11月27日早上,还没起床,就听见船底传来的咔嚓声,第一感觉就是浮冰出现了。赶紧跑到窗前去确认,果然是一块一块的浮冰。船体的晃动明显小了很多,终于结束了西风带中摇晃的日子。整个“雪龙”号的气氛也随着浮冰的到来而热闹起来,晕船的人可以活动了,摄影爱好者时刻关注着冰山和风景的变化,考察队领导也时刻关注冰情的变化,并且开始细化卸货方案。
总之,随着“雪龙”号离中山站越来越近,我们也将越来越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