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提问。
共同探讨。
记者们踊跃疑问。
12月9日,美国地球物理年会(AGU)新闻中心举行了中国地球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专场新闻发布会——《SinoProbe:一个前所未有的洞察地球最大大陆的科学计划》。
Sinoprobe首席、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研究员,Sinoprobe-03首席、矿产资源所吕庆田研究员,和美国斯坦福大学Simon Kelemberer教授和密苏里大学Mian Liu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和提问。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地球科学学会之一,每年AGU秋季年会规模均达到2万人左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地学交流会。今年AHU年会退出登录人数达到2.4万人。AGU公众新闻部主任Peter Weiss先生介绍,在AGU年会上举行中国科研项目的新闻发布会,可能是第一次。
董树文研究员首先发布了Sinoprobe专项研究背景和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政府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升对地球认知、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预警水平”为目的,从2008-2012年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Ⅰ),中国地质科学院负责实施。由中国不同部门约15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深部探测专项的9个项目和49个课题。5年来,项目组探测并获得了海量地球深部高质量科学数据和一系列重要发现,包括:完成6156千米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覆盖全国大陆的大地电磁阵列探测(华北和青藏高原1°×1°)、全国地球化学78种元素的基准网、重点矿集区立体探测、局域地应力深孔监测网、12口科学钻和地球物理验证孔2万米进尺、建立了数千万有限单元计算平台,自主研发万米科学钻机、无人机航磁系统、大功率电磁仪和移动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等。首次获得青藏高原腹地的MOHO和下地壳反射,已经发表了600多篇科学论文、获得发明专利52个,国际合作进展顺利,先后在AGU、国际地质大会和欧洲地学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广泛交流,主持发起了国际岩石圈结构探测研讨会,均产生良好的反响。
吕庆田研究员介绍了深部探测专项在矿产资源深部立体探测中的新进展,强调了SinoProbe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缓解中国供应资源紧张的压力,开辟深部找矿的技术新途径。
作为参与Sinoprobe专项合作的美国科学家代表斯坦福大学Simon Kelemberer教授和密苏里大学Mian Liu教授分别对中国深部探测专项进行科学评价和合作体会。
深部探测专项有关项目负责人高锐、魏文博、底青云、张贵宾等20多位中国专家参加新闻发布会。
10日中午,董树文、吕庆田应约再次接受了《EOS》记者S.Randy和AGI撰稿人Oleson的联合采访,回答了为什么中国要开展深部探测,其动力何来?目标何在?下一阶段的计划?数据共享的政策和开发程度?中国未来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费及其对全球的影响?中国稀土资源和中国自然灾害等问题。
SinoPrbe连续五年参加AGU会议,今年由SinoProbe牵头主持了“岩石圈结构深部探测”主题有2个口头发言专场和一个展板专场,并在会展中心设立了专项的展台,集中展示专项5年来的成果,受到热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