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海局海洋地质科技研究结硕果
来源:中国地调局广海局
作者:吴庐山 刘卫红
发布时间:2013-12-27
2013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国家能源资源需求,立足海洋地质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研究工作,以现代地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先进调查技术为手段,依托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开展海洋地质研究及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3年度,广海局共承担科技项目近40项,主要包括“973”项目1项,“863”计划重点项目和主题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青年科学基金项1项,大洋“十二五”重大项目1项及地调配套科研项目17项等。成功申请了“十二五”“863”计划主题项目1项和课题3项,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青年基金项目4项。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矿产资源入选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2人入选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1人入选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据统计,2013年全局科技人员发表论文87篇,其中国外SCI6篇,国内SCI3篇,EI3篇,核心期刊51篇,一般期刊24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各1项,另有1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被受理。
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人员抓住历史机遇,攻坚克难,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创新性成果。
---“973”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和开采基础研究”在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气源,构造、沉积、温压及微生物的控矿作用,水合物成核机制的笼子吸附假说理论,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微生物识别方法及成藏模式和开采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基础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成核机制的笼子吸附假说,运用纵横波速度增量比对水合物识别的地球物理检测技术及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区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为2013年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视样品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评价及试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指导。
---“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完成了各设备单元和分系统的研制、建造和调试;对下属子课题“4500米级ROV本体和关键配套设备”及其中的“升沉补偿器”、“4500米潜水器液压驱动系统和机械手研制”和“轨迹跟踪系统”等进行了出校验收;完成了ROV系统的集成总装,系统设备的国产化率达80%以上,并进行了水池综合试验和部分性能测试。目前,正在进行系统完善和海试前水池试验考核工作。预计2014年1月份,项目将完成ROV系统的出校检验、海试大纲的评审和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并运抵海试母船“海洋六号”进行联合调试。
---“十一五”“86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多学科融合、多信息叠合和关联分析平台,开发集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找矿预测系统,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测井解释系统、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储层建模软件、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过程数值模拟软件、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系统等四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研究成果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提供了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填补了我国海域水合物成矿预测系统的空白, 为揭示水合物分布规律、评价水合物有利目标、指导规模找矿提供了高技术支撑。
---“十二五”“863”计划主题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研制了海底冷泉水体回声反射探测系统,初步研发了由不同水深的震源和检波器阵列组成的广角非常规地震精测系统;完成沉积物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的实用化改进设计与研制、抗腐蚀保真空超高压海水电磁阀的研制、底层水采样系统研制和实验室压力模拟试验、水样品水溶烃和气体的转移及测定技术研究等工作;完成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保压转移装置和岩心在线探测装置的设计,搭建了水合物岩心声波检测实验台。
---大洋“十二五”重大项目“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在西北太平洋勘探区和调查区分别开展富钴结壳矿床特征研究和资源评价,初步编制了30幅勘探区重点区域地质图,建立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系统,测定了不同生长世代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含量变化等。该项目为2013年7月19日国际海底管理局在第19届理事会上核准由中国大洋协会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申请》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重点支持项目“高分辨磁异常测量研究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及洋壳磁性层结构与演化”,广海局是该项目的主要参加单位,负责海上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及综合研究工作。本年度对南海中央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开展了近1200公里以深拖磁测为主要调查手段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采集工作,测线完整跨越了这两个次海盆上分布的主要磁条带分布区域。研究表明:所有的磁力测量资料在经过日变改正之后,深拖磁测比水面磁测具有更高的识别海底磁异常条带的能力;在残留的洋中脊两侧,深拖磁测结果所揭示的磁异常变化特征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具有惊人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