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
——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人才强局”战略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高慧丽
发布时间:2013-10-28
“人才强局”战略五项人才培养计划
★ 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 力争到2020年培养百名地质调查青年学科带头人
★ 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到2020年培养百名左右的高层次地质人才
★ 高层次地质人才引聘计划:围绕地质调查和科技战略重点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 党政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综合能力强的处级及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 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培育一批能够进入地球科学前沿的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的优秀创新团队
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
自2011年大力推进“人才强局”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启动实施了青年地质英才培养、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和党政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
随着“人才强局”战略的实施,中国地调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饱学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不断涌现,各类人才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全局人才意识不断增强,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新局面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勃然兴起。
青年地质英才培养
为地调事业储备后备力量
青年科技人才是继承、推动和发展地质调查事业的力量源泉。在找矿突破的大潮下,相对于蓬勃发展的地质调查事业,作为主要后备力量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显得尤为匮乏。为此,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五项重点人才计划”中,率先启动了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计划每年选拔30名左右各专业领域优秀的青年地质人才,通过3年期的择优项目资助、团队培育和国内外教育培训等方式,力争到2020年培养百名左右的地质调查青年学科带头人,为地质调查事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提供坚实的人才后备力量。
2011年11月27日,经各单位考核推荐的94名青年科技人员齐聚北京,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等7个专业小组现场答辩,角逐首批“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人选。答辩会上,各申请人的承担项目情况、获奖情况、发表论文专著、拟申请研究项目一一亮出,经小组专家评议、推荐,进入专家评审会,专家根据地调局的重点学科领域发展方向、重点工作领域,以及申请人的业绩、业务能力、选题思路、发展潜质等进行严格把关,再次进行差额投票推荐,获得评委会半数以上赞成票的人选经评审会领导小组审议,报地调局党组研究决定。最终30人入围。
按照业务能力、发展潜质等选拔人才,不搞单位间的平衡,公平公正地选出一批高素质、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地质人才,是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评选始终遵循的原则。该项计划的实施,激发了局系统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在2013年第三届评选参选的78人中,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副负责人的占96.2%,12人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7人获得过省部级奖项,7人获得过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3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或EI论文。
至今,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人选评选工作已开展了三届,共有87人入选。其中,通过该项计划的培养和资助,有7人已进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序列。
高层人才培养、引聘
占领地调科研制高点
高层次地质人才,是引领和带动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速推进之时,地质调查工作服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重要成矿区带和重要经济区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亟待查明,一批制约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急需一批地质调查优势领域和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和筹划,2013年中国地调局正式启动实施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地质调查业务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前沿和战略需求,每年遴选30名左右优秀地质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重点提高培养人选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造就百名左右的高层次地质人才。
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人选,主要针对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一线地质工作者,在地质调查和科研领域取得同行公认的较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具有创新思维,能敏锐把握国家战略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有较强的团队组织能力,具有带领团队在地质调查或科研重点学科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潜力。该项计划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局党组审定的程序进行遴选。
首次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人选遴选,共有26家局属单位的46人申报,33人通过资格审查,经专家审议、投票,最终有20名建议人入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首批建议人选中,19名为博士研究生学历,16人具有正高级职称,7人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10人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从项目经历看,10%的建议人选担任过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负责人,80%的担任过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负责人,55%担任过国家级课题负责人,65%担任过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从获得成果和荣誉上看,17人获得过省部级奖项,3人获得过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8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或EI论文,最多的发表SCI或EI论文16篇,在SCI论文库中被他引316次;4人曾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7人获得过金银锤奖。
只有抢占人才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为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地质人才,中国地调局将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先安排入选者担任地质调查相应领域计划项目或重要工作项目的负责人,并在完成项目任务后给予持续滚动支持,优先支持入选者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此外,还将依托重点实验室和业务中心等平台、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机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依托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培训及研究等。通过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的、特别优秀的入选者,将被纳入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人才库,并推荐参加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
此外,为充实高层次地质人才队伍,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战略部署,中国地调局还将重点引聘一批重点学科领域、重大地质调查项目和科研项目以及国家(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重要平台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党政人才培养
着眼“一流管理”目标
人才是科学发展之本。地质调查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一流的地质科研人才,也离不开高素质的党政管理人才。
按照地质调查事业科学管理的新要求,中国地调局将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养体系,重点提高党政管理人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综合能力强的处级及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带动党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实现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一流管理”目标。
据了解,中国地调局将坚持教育培训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加强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及行业部门的联系,拓宽教育培训和岗位锻炼渠道;结合现有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等现状,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培训,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轮岗交流、上派下挂的岗位培养机制,择优选拔党政管理骨干到不同岗位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
政治理论及党性教育,是党政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培养计划,中国地调局将每年选派30名左右的局级干部参加中央党校、井冈山、浦东、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安排局级干部参加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学习,5年轮训一遍;局及局属单位每年选派40名左右的处级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分校、地方党校学习。
按照以用为本的原则,局及局属单位将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或重要专项工作,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计划安排处级及以上党政管理干部在局机关部室之间、局机关与局属单位之间,局属单位之间、局属单位部门之间岗位交流;局属单位应有计划安排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管理骨干跨部门多岗位锻炼,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人才蔚,事业兴。人才强局战略,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为打造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地质调查局,正日渐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向往之地。相信,随着各项人才计划的实施,地质调查事业科学发展的脚步将更坚实,找矿突破的成果将更丰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天地将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