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柴页1井项目介绍
7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质量万里行正式启动。
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今年的质量万里行活动首站抵达青海,从柴达木盆地的第一页岩气参数井,到已接近世界级矿床规模的夏日哈木镍矿;从靠14个异常拉动成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的野马泉,到黄河第二曲的青海省“百慕大”首个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组,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先后走进5个矿区,在对项目质量进行检查的同时,了解野外职工生活工作情况,研讨项目进展、把脉矿区技术难题、征求明年立项重点建议,将质量万里行打造成与基层和野外职工交流互动的平台。
立足岗位成才
7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质量万里行活动组来到柴页1井项目部驻地。茫茫戈壁滩上,印有“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红旗迎风招展。走进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集装箱式宿营房内,一场新老地质工作者的对话正在热烈进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是新组建的单位,柴页1井项目部新招收的大学生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质量万里行活动组专门与这群年轻的地质队员进行了座谈。
“希望与合作企业在进行项目合作的同时,再建立联合培训机制,让我们新来的年轻人既熟悉项目管理,又熟悉企业生产。”“希望采取措施丰富野外职工的业余活动,让年轻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安心本职工作。”“希望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在政治上更加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面对一条条诚挚的建议、一张张热切期盼的年轻面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在与这些年轻人的交流中,流露出欣慰,更表达了对年轻人快成才的期望。他告诫大家,要团结协作,立足岗位成才。
基础先行带动综合勘探
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矿产资源丰富。柴页1井的钻探表明,这里的页岩气也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是实施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好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唱好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这出戏呢?在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探讨。
在青海油田,总地质师付锁堂介绍说,柴达木盆地石油资源的探明率只有25%、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率只有13%,还有进一步发掘的较大潜力。最近5年,青海油田探明的石油资源量相当于前50年探明量的60%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柴达木盆地还赋存丰富的油砂、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其中,青海油田发现最厚的油砂层达到70米,初步估计200米以浅的油砂资源量达到3亿吨。
付锁堂指出,在常规油气上,柴达木盆地的致密油约占全部石油资源总量的一半,但因其存在低渗特点致使开采难度大。美国为鼓励致密油开发,在税收上给予政策优惠,建议我们国家也能给青海油田类似的政策,将这部分石油开发出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形势。此外,对于沉积矿产的勘查开发,石油企业缺乏经验,急需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强技术指导;对于柴达木盆地的油砂、页岩气、可燃冰等资源,青海油田也有参与开发的意愿,但由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希望国家能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研究出台组合措施。
钾盐一直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在格尔木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有关技术人员介绍了他们的新发现:深层孔隙卤水资源潜力巨大,找钾前景良好。“深层卤水已经到了突破的临界点。只要有资金投入,大浪滩凹地的深层卤水就可以拿出资源量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如是说。
就如何使这部分钾资源进入我国的钾肥供应链,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勘局、柴达木综合院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们认为,作为一种新型钾盐,勘查还存在一定的探索性,企业投入首先会考虑其风险较高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统筹考虑各类资金投入,降低风险,引领拉动商业勘查。同时要加强科技攻关,增强对找深层卤水的指导性,加快深层卤水勘查的步伐。
针对这些意见,李金发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坚定不移地加强油气资源调查工作,坚定不移地支持油钾兼探等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
立足两个需求谋划明年立项
为进一步做好明年立项工作,李金发在各个矿区与所有参与互动人员的交流中,均表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要以满足国家资源需求和地方找矿突破的现实需求为原则,做好明年项目的立项工作。
8月1日,在海拔3200米的夏日哈木项目组营地,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单位、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矿体向西北变厚变富,但矿涌上来的通道在哪儿,现在还不清楚。”项目承担单位、青海省地勘局五勘院院长党兴彦说:“建议在西北方向增加一个深钻。”可项目管理单位的技术人员认为,不能盲目上钻,钻探一定要以物探作基础。“可等按程序增加物探工作量后,一个工作年度就过去了。”地调局资源评价部、总工室负责人说。
听完大家意见后,李金发果断地说:“把现有的物探工作量进行适当调整,先做西北部的物探工作确定孔位。围绕寻找“通道”这一关键问题,在西北部加强科技攻关和验证力度,力争早日实现夏日哈木找矿的新突破。”
围绕如何满足两个需求,在与青海省的需求对接会上,李金发对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初步设想进行了系统介绍。
一是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要重点瞄准重点成矿带、整装勘查区,为找矿突破当好先行、做好引领。同时,进一步加强西部艰险地区、戈壁荒漠等特殊景观区填图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二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重在发现。做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优选远景区,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加大异常检查和查证力度,开展科技攻关示范和勘查示范。三是加强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工作。加大缺煤省区找煤工作力度,系统研究部署石油、天然气、铀、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地热等的调查评价,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当好先行。四是加强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共伴生矿多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一大特点,在青海这一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地质调查局鼓励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还会研究出台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支持。五是科技创新重在应用。科学研究项目的设立,要以找矿突破为目标,要切实解决找矿突破中的现实科学问题。六是水工环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开展调查评价、动态监测、生态修复、综合评价等工作,做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服务资源管理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体系建设。七要继续推进新机制。青海找矿突破的经验再次证明,新机制对实现快速找矿突破具有重要作用,要继续坚持推进,实现中央、地方、企业资金的统筹部署和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