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我国深部探测专项享誉国际

美专家《科学》杂志撰文称“是一项非凡的成就”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3-08-08
  我国深部探测专项享誉国际,近日赢得《科学》杂志高度评价。

  7月5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特约撰稿人Jane Qiu的报道,题为《中国入地精细探测赢得高度评价》,介绍了作者在参加中美地质学会联合会议期间的所见所闻。

  文章提到,在成都召开的中美地质学会联合学术会议上,作为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研究员及其团队披露了一项宏大科学计划前奏的先导性实验项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初步成果。刚刚结束的深部探测专项,历时5年,投入资金2亿美元,中国科学家通过人工震源深地震反射获取了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岩石圈图像。

  美国地质学会主席、康奈尔大学教授Suzanne Mahlberg Kay赞叹道:“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深部探测专项在诸多方面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岩石圈的认知!”

  文章认为,深部探测专项与早先启动的美国“地球透镜计划”十分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地球透镜计划采用的是通过宽频地震仪接收天然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而深部探测专项则更倚重于使用人工震源对岩石圈进行高精度的成像。

  同时,深部探测也具备较高的社会应用特性。据董树文介绍:“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矿产资源消耗以指数倍增长,国内已知储量将很快消耗殆尽,将越来越依赖于进口。”目前,中国已有矿产勘探的深度均小于500米,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达到了5000米。因此,中国还有很大的资源潜力等待去勘探开发。

  深部探测专项自实施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家已在国内完成近6000公里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其分辨率已达250米,这远高于上世纪80年代北美国家实施的类似项目所获得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地质学家G. Randy Keller说:“中国的深反射数据质量是不同凡响的!”深部探测专项受益于地震仪传感器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质学家An Yin说:“这就好比拥有了一台性能更佳的望远镜。在未清晰聚焦之前,我们看到的东西是模糊的;而当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聚焦后,发现这些东西并不一定是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

  董树文介绍,深部探测专项已经发现了一批新的稀土金属、镍、铬铁矿和钨的找矿线索。这些具有开采价值矿产的发现使外界担心深部探测专项数据的公开程度。据悉,目前,深部探测专项的数据只有直接参与该专项的科学家以及参与合作的外国专家可以使用、获取。法国斯特拉斯堡全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家Jér?me van der Woerd说,数据结果公开“是最大限度利用深部探测专项的唯一途径。”董树文介绍说,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部分数据将会对全球的科学家公开;其他数据将会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而彼此共享。

  深部探测专项团队正在为第2阶段作各项准备,他们提出将完成2万公里的深反射剖面的探测,描绘出岩石圈三维立体结构,开展地壳物性探测和物质探测。 (地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