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与业务双促进 视服务为生命

——以柴页1井项目检查为例看中国地质调查局如何创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 立 发布时间:2013-08-06
  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近日强调,对地质调查质量问题要实行“零容忍”,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限期整改。

  他同时提出,地质调查业务不能放松,今后各项工作尤其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结合,要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7月29日,与前两年一样,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质量万里行”活动,首站是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听取汇报,查看柴页1井项目资料,并赴现场进行考察。

  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这项活动又多了一个亮点——做到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目的是使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措施为中心工作服务,把活动激发出的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用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成效。”活动开始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提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七大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自西向东依次表现为山地、戈壁沙漠、沼泽湖泊等地貌,高原缺氧,植被不发育,自然环境艰苦。

  1954年,青海油田公司开始对柴达木盆地进行油气勘探。1955年11月底,第一口探井在油泉子构造上开钻,发现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砂山、尖顶山、南翼山5个浅层油气田。近几年来,该公司创新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理论及技术,先后在马东、昆北、英东、东坪、牛东等区获得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油气储量持续快速增长,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在这样一个天然的“油气聚宝盆”里,页岩气,这个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的矿种的资源潜力如何?将“为国家和企业提供地质基础信息服务”作为核心任务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置了《青海柴达木盆地重要页岩气远景区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承担,目的是以侏罗系和石炭系为主要目的层,兼顾新生界,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提出页岩气资源远景区,优选页岩气有利目标区。

  在这个区域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青海油田公司顺利中标页岩气井钻探工程。

  “在油气地质调查中,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定位是做好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这次我们与青海油田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说明我们在做好服务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如是说。

  在这次“质量大检查”和“教育实践活动”双结合的活动中,李金发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树立一些勘查示范区,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进行攻关。

  二是要围绕“项目从哪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3个环节,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定位,加强非常规油气的勘查,对陆域油气资源资料的调查,要迅速摸索出好的勘查方法。

  三是积极推进新机制,加强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探索出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中国油气事业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主动服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其实,在此之前,我国惟一一支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专业队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刚刚在北京挂牌成立。

  成立之初,汪民副部长对这支队伍的要求是力争“一年有模样,两年成规模,三年上水平”,形成油气资源调查核心力量。

  基础薄弱且是“临危受命”,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一上了战场便打出了气势。

  柴页1井是中国地调局部署的《青海柴达木盆地重要页岩气远景区调查评价》项目工作任务之一。该井井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和青海油田公司,在前期优选的10个页岩气远景区中,结合地质、地震、邻井资料,利用斯派迪克分频技术重新处理地震资料的研究成果,经充分讨论后最终确定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本着“开门搞项目”的原则,在项目开展之初,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有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力学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煤田地质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成果及时交流和共享。

  尤为一提的是,该中心开创性地将“钻井工程地质日报”的内容发布在互联网上,同步向社会提供资料信息,包括钻井进度、钻遇地层和岩性、钻井液性能、地化录井、元素扫描、现场解吸、岩屑照片等。

  为了丰富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地质文化的感染力,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在柴页1井现场,和青海油田地质人员共同研究,跟踪调查,及时把成果反馈给石油企业,以供进一步勘探部署。

  “我们还将与青海油田继续合作,加强柴达木盆地“四新”(新区域、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领域的油气调查评价,开展柴达木盆地多种能源的三维可视化研究,为青海油田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主任叶建良表示。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生命在于服务。服务得越好,生存的能力就越强,社会影响越大。”李金发表示,除了做好主动服务之外,还要加强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推进资料共享平台建设。

  在座谈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汇总、整理了一批资料,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重点页岩气远景区调查评价中期阶段成果报告、柴页1井综合解释柱状图、柴页1井钻井取心描述记录等8项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在青海油田公司和青海煤田地质局的大力支持下,分析整理柴达木盆地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开展盆地能源矿产三维可视化建模,建立柴达木盆地能源资源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为油田企业和政府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翟刚毅道出了下一步主动服务的方向。

  建立标准:通过项目实施树立示范

  柴页1井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井,这就要求各项工作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还要肩负起新的使命——构建科学、高效、安全、和谐的标准化建设平台。

  油气资源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具有流动性大、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对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来说,一切工作都显得那么陌生。

  于是,该中心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油气资源调查大讨论”活动,找准定位方向,明确目标任务,理清问题,明确突破口;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人员精干、装备精良、能打硬仗”的工作要求。

  记者了解到,在野外基地标准化建设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遵循钻井施工规范要求,将住宿区与井场分开,保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将集装箱式营房独立围成一个院子,内设电子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热水系统、安全消防系统等。

  他们还合理划分办公区、学习区、生活区、文体娱乐区、施工区等范围,各功能区设明显的界区标识,每个区域做到合理布局、功能完善。

  记者看到,在办公区他们张贴了地质图、项目简介、项目技术图表、进度图表等与工作相关的图表,而在施工区则有专门摆放施工设备、样本、原料等区域,指示标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牌、安全监管职责表、工程质量标准等。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还就如何强化安全保障和加强监督检查等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例如,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前,该中心要求项目组要制订安全预案,组织人员学习《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和《野外安全行车手册》。

  在这次活动中,李金发强调,一定要把这个井做成一个标杆和示范,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管理方法的标准体系,继续完善硬件设施,要摸索出一套系统的标准,时机成熟后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系统进行推广。

  当然,标准化建设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希望今后在相关记录、操作标准、安全生产等方面,都要做到严格规范。”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巡视员刘纪选直言。

  激发干劲:高度重视职工生活

  众所周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职工生活是基础。做不到这一点,地调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柴页1井项目实施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始终把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供安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进硬件标准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程序,设立中心职工食堂,改善办公条件,购买多套野营房及野外安全生产防护装备等。

  普惠的民生工程,使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规范、整洁、美观的标准化办公室及野外项目组,服装整齐划一、举止文明、朝气蓬勃的干部职工,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以人为本、尊重职工劳动和尊严的理念,让职工处处可以感受到家的温馨。

  或许在李金发看来,这还不够,高度重视职工生活,就一定要了解职工的需求,要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而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在柴页1井会议室,有的员工表示,希望局机关能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尤其要重视对新老员工的分批定时培训;有的职工则反映地调项目的变化很大,预算过程中不能“可丁可卯”。对此,李金发一一记了笔记并表示,将认真梳理,并加以研究。

  看到在场有很多年轻人,他还勉励大家:要团结协作,相互支持,要立足本职岗位,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尽早成才。

  记者跟随检查组离开柴页1井,奔赴此次质量万里行的下一站——青海格尔木的夏日哈木铜镍钴矿区。

  沿途,视线所及仍像柴页1井周边一样,除了戈壁滩,还是戈壁滩。

  记者一直思量:中国地质调查局始终将地质调查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这必将给社会和企业带来更好的服务;他们视服务为生命,必定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他们通过了解职工所需不断完善自己,又必将激发出职工的干劲。如此,职工干劲十足,服务社会的地调工作的质量还用担心么?

  多么完美的一个良性循环!



李金发(右二)察看柴页1井岩芯,并现场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