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共同在京召开了部省合作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测量成果报告评审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讲话,滕吉文院士和来自国土资源部、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参加了评审会。
李金发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调查项目是落实我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的《合作开展黑龙江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协议书》,率先启动的一个重大基础地质调查合作项目,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历经5个年度的辛勤工作,项目承担单位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克服了大兴安岭地区多雨、严寒、缺油、航空管制、工作周期较短等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下达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是系统地获得了该区高精度航空物探数据资料,查明了该区航磁和航放分布特征,及时更新了该区相对老化的航磁数据资料;二是圈定航磁和航放异常2347个,查证航磁和航放异常80个,预测铀矿找矿远景区3处、铁矿找矿远景区13处、金及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22处,槽探工程揭露2个异常地段发现多条金多金属矿体和矿化体,为后续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大量的找矿线索和靶区;三是尝试了利用航
空物探方法快速对森林沼泽覆盖区进行岩性和构造填图,推进了覆盖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快速实现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全覆盖积累了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四是探索了空地一体化的航空物探工作新机制,建立了“边飞行、边处理、边研究、边筛选、边查证、边转化”的航空物探作业模式,推进了空中和地面队伍的协同作战,实现了航空物探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各出资1865万元,覆盖面积11.65万平方千米。双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找矿突破”新机制,后续又跟进投入5920万元,对320个航空物探异常开展了异常查证和工程验证,26个异常见到铅锌、铜钼、镍、金银、银及磁铁矿矿(化)体,其中见矿的5处转入商业性地质勘查、4处由地方勘查基金接续勘查,凸显了航空物探快速找矿的技术优势和公益先行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