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研究报告专家咨询会议。会议重点对应对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简要报告和专题报告进行了专家咨询。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学龙、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国务院参事室张洪涛参事、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彭斯震副主任等专家应邀参加会议。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根据部的统一部署,从2010年开始,我局启动了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工程示范、地质碳汇潜力研究、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取得一批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成果资料,完成了我国地热资源、地质碳储和岩溶碳汇的潜力评估,为编制国土资源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规划提供了可靠数据。二是推广天津市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完成全国省会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推动了热泵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迅速发展。三是编制完成全国和重点盆地地质碳储潜力评价成果图系,和神华集团合作完成了鄂尔多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建设。四是开展了岩溶碳汇、土壤碳汇和矿物碳汇调查研究,发现了人工促进地质作用固碳增汇新途径。五是揭示了我国13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获得了典型气候冷暖转换的详细过程。
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我局将继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研究。在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方面,继续深化细化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地质记录研究,查证气候变化过程、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气候-环境记录载体替代指标体系;加强全球对比研究与合作,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方面,加快完成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调查与区划,积极推进地级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逐步实施大型地热田区的中比例尺地热地质勘查评价,开展地热梯级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加强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预研究,选择有利靶区进行开发利用技术攻关。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方面,逐步推进二氧化碳储存目标靶区的进一步调查评价工作,依托鄂尔多斯示范工程,继续深化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启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化利用(驱油、驱气、驱热)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在地质碳汇方面,继续开展典型地区岩溶碳汇、土壤碳汇、矿物碳汇调查研究,构建我国地质碳汇动态监测网络,加强固碳增汇实用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