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蛟龙”号载人深潜海试队凯旋

徐绍史宣读李克强贺电 万钢等出席欢迎仪式

作者:李现文 发布时间:2012-07-17

徐绍史部长与海试人员亲切握手。本报记者 李振涛 摄
   
    7月16日8时40分,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缓缓驶人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至此,为期近50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同时标志着“蛟龙”号历时十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16日上午,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政府、中国大洋协会在青岛奥帆基地码头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庆祝“蛟龙”号胜利返航。

  在欢迎仪式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来的贺电。李克强在贺电中指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对于提升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继续弘扬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传统,不断攀登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新高峰。

  徐绍史在致辞中说,海试人员在茫茫大海中连续作战近50天,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资源勘查、科学考察任务。在此,谨代表国土资源部对海试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参试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海洋是地球陆地资源的重要接续基地,是人类开展科学探索的广阔平台,开展海洋资源调查评价,对我们认知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具有重大意义。这次“蛟龙”号成功下潜7000多米,实现了深海技术发展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极大提升了我国在深海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我们希望并坚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下,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必将取得新的辉煌,谱写新的篇章。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中科院副院长李志刚,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及青岛市主要领导出席了欢迎仪式。

  据“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2012年6月3日,“向阳红09”船自江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本次海试,“蛟龙”号共完成6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对潜水器289项、水面支持系统24项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了逐一验证,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多次验证;开展了坐底、定深定高航行、近底巡航和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测量作业内容,取得了地质、生物、沉积物样品和水样,并记录了大量海底影像资料,实现了人类首次亲临7000米深的海底开展作业和科学研究实验。试验发现了马里亚纳海沟奇妙的深海地质和生物的多样性,展示了“蛟龙”号在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