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每年上青藏高原成了习惯—访全国人大代表许志琴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 维 发布时间:2012-03-15
    3月10日,在全国人大云南省代表团,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还是那头利落的短发,还是那件蓝色的外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院士许志琴坐在云南团的主席台前。作为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领头人,她对记者说,要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基础地质研究必须同应用地质研究有机结合。

  去年,国土资源部等中央四部委提出在全国开展地质找矿突破行动战略,要在八年内重塑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这让一直活跃在地质科研第一线的许志琴非常振奋。“我觉得,中国经济在‘十一五’迅速发展,全球瞩目,是不争的事实。但矿产供需矛盾突出,国内供应能力明显不足,这是今后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瓶颈,特别是能源,铀矿、钾盐、铬铁矿等紧缺矿种,都是工业和国防事业发展必需的,但现在却大量依赖进口。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假如不立足于本国供给资源,而把希望都寄托在国外,风险很大,也不现实。”这次参加两会,会上会下,她多次强调和宣传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精神。

  作为云南代表团的代表,许志琴强调要加大云南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步伐:“云南是矿业大省,矿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发现的矿种有140多种,探明储量的近90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5种,矿业产值已经占了全省GDP的近50%。云南地质构造丰富多彩,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形成多期叠合矿产资源,特别是铜矿、磷矿、锌矿、金矿资源非常丰富。”对云南的地质和资源情况,许志琴如数家珍,她指出,云南基础地质调查还有待加强。

  对于即将在全国全面展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许志琴认为,要实现找矿突破,一个关键点就是实现基础地质研究和应用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找矿突破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割,新理论、新思路很少渗入,又影响了找矿的更大突破和前进。”这让许志琴颇为忧虑,她认为,基础研究成果能够深化对地球的认知,可以拓宽找矿思路;反过来,找矿对基础研究也有提升作用。然而,“这些年,我们在青藏高原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出了数百篇科研论文、20多部报告和4部著作,还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可这些成果并没有在找矿实践中发挥很好作用,关键在于两者结合不够。”

  为弥补这样的遗憾,不久前,当大陆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实验室步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后,关于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研讨会迅速组织召开。研讨会上,科学家们针对最有找矿前景的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研究了冈底斯、雅鲁藏布江、特提斯—喜马拉雅和三江四个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同时,许志琴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科研工作的理念,开展了多学科基础研究、地球物理、科学钻探结合起来的工作,在西藏罗布莎进行了科学钻探,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弥合基础地质与应用地质的断裂,许志琴说,实验室现在正准备与云南地调局和中国地科院矿产资源所联手,即将提出一个有关“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找矿突破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计划。“这是一个长期拼搏奋斗、有实力的科研群体迅速响应中央精神的科学行动,表达了我们要为中国找矿突破作贡献的心声。”许志琴语气柔和,但言辞掷地有声。

  “我的科研任务很重,一天到晚像背个十字架,学习各种文件的时间有限。但是我觉得,当人民的代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说假话,要说就说真话。”这些年,每次到野外,许志琴都要顺路到贫困百姓家走走,了解实际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谈起她钟爱了一辈子的地质科研事业,她说:“我每年都去青藏高原,成了一种习惯,我要跑到不能动为止。中国的地球科学要走向世界,要在国际舞台有影响力。我做得还不够,有生之年还要努力,否则对不起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