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对资源所承担的“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在典型矿床综合研究、标本采集、图件编制、典型地质现象筛选、场馆建设和基地申报方案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前期进展良好,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并建议尽快制定科学基地相关矿床图册、书籍编制的统一格式要求。
据了解,自项目执行以来,在矿物原位微区定年、地幔流体成矿、成矿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深入探讨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厘定矿床成因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或完善了大部分矿床模型。对部分矿床控矿构造和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河南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云南金顶铅锌矿和甘肃金川铜镍矿等5个矿山成功申报第一批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科研成果交流和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已发表论文49篇,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培养了40多名研究生,资助一批学者到国外学习和培训,部分年轻学者获得了一系列科研荣誉和人才计划资助。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开展现场研讨、交流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作用,社会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