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项目在兰州召开了各课题进展汇报和交流会,29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项目启动两年多来各矿床在成矿理论创新研究、基础地质资料收集与整理、基地场馆和野外典型地质现象筛选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项目执行两年多来,为国土资源行业野外基地建设打开了局面,开拓了国土资源科技基础建设的新领域,同时带动了相关地方的科技工作,带动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综合研究方面,通过开展矿床野外地质调研和解剖研究,基本查清了矿床的产出环境、控矿要素,查明成矿流体形成、演化与运移机理,初步建立了部分矿床模型。尤其是微区定年、地幔流体成矿、成矿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为深入探讨成矿时代和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奠定了基础。基地建设方面, 2011年度项目组协助矿山企业,成功申报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河南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云南金顶铅锌矿和甘肃金川铜镍矿床科学基地,成为第一批公示的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另外部分矿床在找矿勘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在找矿思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引起矿山的重视,有望开展后续深入合作。
专家委员会根据各课题的进展,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基本态势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的新挑战等方面对该项目的基础性、实用性、理论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进展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同时,对于项目后两年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与矿床所属企业、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地勘队伍的沟通和配合,关键科学问题的选择,基地建设的业务准备和基地硬件建设以及数据共享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特别提出对于所有的科学基地,要充分发挥科学作用,尽快使用,逐步完善。
专家委员会、项目组主要成员以及部分矿山企业主管人员以及矿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共110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