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获悉,该院运用铝土矿找矿新理论、新方法在河南省新安县郁山发现一处大型隐伏铝土矿床,经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向国家提交铝土矿资源量达2362万吨,潜在经济价值50亿元左右。同时提交共生耐火粘土资源量共404万吨,伴生镓1739吨。这标志着河南省在铝土矿成矿理论、找矿方法、找矿成果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一直以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铝土矿分布在地下150米以上,河南省1955年以来发现的15个大型铝土矿都分布在这一浅表区。但此次提交的郁山铝土矿分布在地下200米到670米深处,改变了人们对铝土矿成矿的认识,丰富了铝土矿成矿理论。在此次找矿中,新的理论方法立下了汗马功劳。
河南省地调院从2005年开始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豫西陕县-新安-济源铝土矿远景调查”,在郁山地区开展铝土矿找矿工作,因为不存在风化淋滤现象,可以说郁山铝土矿在地表基本没有“露馅”,而是隐伏地下,再加上沉积生成的铝土矿隐伏又较深,埋藏于地下600米左右,按照以前的找矿理论,郁山地区曾被认定为“空白区”。面对这种前无古人的挑战,河南省地调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燕长海、项目负责人吕文德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认为按照以前的成矿理论肯定找不到铝土矿,决定突破前人的经验,大胆尝试,经过取样分析,发现这里存在有2亿年前的沉积地质层。他们认为,这种环境正是地表松散堆积铝土矿天然的“优生”条件,既然有成矿的基因,必藏大矿,倘若后天培养又良好,就能生成高质量的铝土矿。这一重大发现,坚定了该院在郁山寻找铝土矿的信心和决心。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燕长海说,如果按照新的铝土矿成矿理论推算,预计在地下150米到1000米深处,河南省极可能存在50亿吨铝土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