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报:就地调项目质量管理访地调局李金发
——就地调项目质量管理访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李凯
发布时间:2011-12-06
今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全国的地质调查项目进行“地毯式”检查。目前我国地质调查项目在质量管理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
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
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李金发表示,中国地调局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对地质调查项目进行“地毯式”检查,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因为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直接决定其成果的好坏,而成果直接影响到找矿突破的实现,直接影响到地质调查工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李金发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起步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大幅增加了对地质工作的投入,中国地调局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地质调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果,必须下大力气搞好项目的工作质量。
徐绍史部长和汪民副部长十分关注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加强质量监管,着力抓好野外工作质量,提高地质调查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经社会发展服务。汪民副部长针对今年的质量监管工作,提出要开展“地毯式”质量检查的新要求,对项目质量、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行体系进行全面大检查,改进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工作质量,提高项目管理和运行水平。
他告诉记者,这次质量检查活动分别由项目承担单位和中国地调局组织开展。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对承担的项目进行100%自检、互检。中国地调局组织所属六个大区地质调查中心和中国地科院进行抽查。今年共安排抽查项目327项,占全年实施项目的20%。目前,已抽查200多个项目,其中北方地区基本完成全年抽查工作,南方地质抽查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地调项目总体质量良好,个别存在问题
“从已经抽查项目的质量看,总体情况是好的。绝大多数项目工作进度正常,基本完成了设计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按照年度任务书、设计书和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质量优良,项目的三级质量检查和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到位。”李金发对这次检查作出总体评价。
他表示,这次抽查并没有发现大的质量问题,但一般质量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项目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由于地质工作专业门类众多,每个专业分的学科又多,地质调查项目包含区域、矿产、水工环等。每项工作都有相应的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要求,需要时间去逐渐熟悉和了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有的项目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不够,有的缺乏野外工作经验,就会造成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野外记录中对地质点的描述不够具体和完善;比如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在编录过程中,对岩心的分段描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等。
二是个别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够严谨,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如:有的单位检查率达不到规定,要求进行100%自检、互检,却只做到90%;有的单位在检查时不到野外现场去实地核对,仅在室内查阅一下项目资料,容易出现质量漏洞。
质量监管须长抓不懈,警钟长鸣
李金发说,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他表示,今后,中国地调局将从七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现有三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重点是组织机构要健全,人员要到位,结构要合理,各项保障措施要跟上。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运行体系,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项目从哪里来?工作怎么干?成果为谁服务?怎么服务?这要求从项目的顶层设计入手,就要了解国家、社会和地方的重大需求,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项目设计时,就要明确预期成果,然后把握好生产的每个环节,包括野外作业、检查验收、成果报告和资料汇交等,确保项目成果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是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调查手段的不断创新,技术标准体系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果技术标准体系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规范新时期新条件下的技术行为。
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要继承和创新并重。目前,地质调查工作正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但传统的东西不能完全抛弃。比如,在野外给典型地质点画素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用GPS手持机很难完成,这就需要野外记录本。可以先用记录本方便快捷地完成野外记录,到室内再录入系统。此外,判断岩性和地质类型等野外最基本的观测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创新定位技术,提高野外现场的观测技术和测试技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
五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要把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要坚持开展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展评活动,大区地调中心要对辖区内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进行展评,中国地调局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展评,把质量突出、成果显著的项目作为典范进行推广。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项目承担单位,如果承担的项目出现了严重质量问题,今后将不能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调查项目。对于项目负责人,要加强考核,若其负责的项目成果不突出,今后就要减少其工作量;若项目存在重大问题,将取消其项目负责人资格。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项目承担单位要注重对年轻地质人员进行野外实地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
七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地质调查工作有其独特性,是份“良心活”。工作区大多地理位置特殊,专家在质量检查时,不可能每条路线都重新跑一遍,这就要求地质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质调查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进行,要求地质人员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要继承和发扬“三光荣”优秀传统,建立具有特色的地质文化,提高地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