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合作研究是国土资源部和德国经济技术部地学科技合作协议内容之一,根据协议内容,2010年至2011年双方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考察互访,为未来该领域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2011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联邦德国地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Franz May教授和Stefan Knopf博士来华考察访问。此次访问是对今年上半年中方代表团访问德国的回访。
访问团在中国期间,参观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了解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潜在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砂岩储层和纸坊组泥岩盖层,并对出露的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白垩系岩性特征进行了野外考察。参观了我国第一个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储存工程——神华集团二氧化碳捕获与储存示范工程,并对该工程的重大科研与示范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后,访问团还参观了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问题研究原位试验场和重庆巫山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示范站。中方有关人员对试验场和示范站的设计、建设、运行等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双方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野外考察活动结束后,德方访问团分别与水环地调中心和局机关有关部门就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以及该领域的深入合作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广泛探讨。
此次德国访问团的来访,圆满完成了中德地学合作框架中制定的相关研究内容,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双方就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探讨了下一阶段合作研究内容,尤其在典型盆地(地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研究、二氧化碳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样品测试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下一阶段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国际合作支撑方式,明确了共同申请国际项目加深合作的意向及可能性,为下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