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即将提速

--河南省地调院承担的“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设计通过评审获优秀级

来源:河南地调院 作者:张毅 发布时间:2011-11-07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获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在郑州召开会议,对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写提交的“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设计进行了认真评审,顺利通过,并获得优秀级。由此拉开了进一步加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促进云台山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序幕。到2012年9月,一个崭新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将展现在人们眼前。

   据记者了解,云台山景区最早于1991年组织开发。2001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为规划设计申报单位将云台山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焦作市人民政府随后加大投入,精心建设,2002年8月揭碑开园后,旅游人数和门票收入大幅增长。2003年―2004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受焦作市人民政府委托,再接再厉,全力投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2月,云台山地质公园以中国第三名的身分成为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到2006年底,云台山的门票年收入已达1.8亿元。焦作云台山通过“地质公园”这个平台,由河南走向了全国,从全国走向了世界,已经成为不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的公园。她用三年时间走完了一般景区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出现了被旅游界褒称的“焦作现象”。以云台山命名的“云台地貌”作为一类独特的地貌形态,是以断裂构造为主导,由外力作用塑造而形成的独特形态,在古老地层和第四纪“夷平”研究方面填补了前人的空白。

   为了进一步加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财办建[2010]57号)文件要求,河南省申报了2010年“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认为,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符合云台山的典型地质遗迹,属于“具有全球和区域对比意义的地质遗迹保护”、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及环境建设的示范性地质遗迹区”,也是急需保护的世界级地质遗迹,符合该通知指南所规定的项目申报条件,因此获得批准,项目总经费1160万元,工作时间为2011年至2012年9月。这是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中历年来项目经费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为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如今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分为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和青天河五大园区。云台山悬泉飞瀑、青龙峡深谷幽涧、峰林峡峰丛林立、青天河碧水连天、神农山龙脊长城,共同构成一幅山清水秀、北国江南的锦绣画卷,她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名片,建设好、发展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重要贡献。为了完成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接到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中央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任务书》后,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了一批旅游地质专家和有关专业专家组成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组,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多次到现场实地调研考察,进行野外踏勘,严格按照任务书的有关要求, 依照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的有关标准及国土资源部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有关规定,结合云台山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充分收集以往资料,并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编写出项目设计。

   据了解,该项目设计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使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典型地质遗迹得到进一步有效保护,向社会进行科普教育,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必要的保护设施,实现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任务:一是基础研究:东亚裂谷对云台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二是地质遗迹保护:典型地质遗迹参数量化建设、地质遗迹登陆系统建设、园区碑建设、保护围栏建设、连接步道建设、公园界碑建设、标示系统建设、集群展示牌建设、科普平台建设、观景平台建设;三是地质科普:科学导游图、宣传折页、云台地貌大观、地质公园丛书、中小学生科普读物编制、导游培训;四是新建地质博物馆布展设计:展板建设、标本购置、展台及展柜购置、360度全景展示建设;五是地质广场布展:地质科普与宣传布展、主题雕塑、LED显示屏、景观小品群建设。

   与会专家及领导在认真听取了河南省地调院的项目设计汇报后,一致认为该设计内容齐全,理念新颖,设计目标任务明确,依据充分,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补充调查和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合理,总体工作部署适当,实施方案详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对提升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科普水平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一份优秀的地质遗迹保护设计,同意通过评审,评审为优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