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来源:岩溶地质所 作者:张强 发布时间:2011-11-01

   近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共同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全国二十多家科研、院校、生产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大会报告和两个分会场报告: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讨、IGCP国家工作组会议。岩溶所所长、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姜玉池,岩溶所副所长蒋忠诚,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永青,中国地质调查局张二勇副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岩溶所袁道先研究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沈照理教授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姜玉池所长在大会上提到我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的第二大国,碳减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开展二氧化碳碳汇潜力调查评价和研究,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国家承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岩溶地质研究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国家目标,进一步把我国岩溶地域优势转化为学术优势,借助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IGCP平台,继续引领世界岩溶前沿研究。”

   袁道先院士做了大会主题发言。袁院士在发言中谈到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及最新动态,指出“全球变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发展问题。目前,全球变化面临三大科学问题:一是解决全球变化的科学依据;二是应对全球变化;三是减缓全球变化,即CO2减排问题。CO2地质储存中涉及的碳汇机理、动态、分布规律、评估等问题,要进行综合集成研究。同时加大人类活动对碳汇的影响认识,探索人为干预下的增加碳汇途径和技术方法。而这些问题都应是岩溶地质工作者需要考虑和研究解决的”。袁院士还提出,碳循环研究在应对国际碳交易谈判以及IPCC的国家需求时,要为国家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和科学数据,并且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把成果快速发表,在国际上占领高地并且要经得起国际上专家的推敲和质疑;从而,体现和扩大地质碳循环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升IPCC中国专家的话语权。

   在会议交流中,各位专家以碳循环与全球变化、水文地质与岩溶环境变化、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为主题,揭示地质碳循环机理和准确估算其对大气CO2的减排效应,探索岩溶地区CO2减排新途径,研讨气候变化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与岩溶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讨会”成果丰硕,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