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发展中心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研究获6项专利

——发展研究中心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研究获得6项专利

来源: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李丰丹 发布时间:2011-10-25

    早在2000年温家宝同志就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实现地质工作主流程信息化。10多年来,发展研究中心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开发团队时刻铭记总理教导,不断攻克难关,相继开展了野外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室内资料综合整理信息化、到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外观设计专利1项,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并在9月2日温总理视察国土资源部时做了汇报演示。

    发明专利“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数字填图方法”(授权号:CN1237468C),解决了国际上30多年以来在地质调查中难以实现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全程化和难以满足不同学科地学者对野外数据采集的需求问题,率先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的数字化,使地质填图和地质图生产终于告别“手工式”,迎来“光与电”数字化时代。

    发明专利“低成本高精度高集成的定位定向数字地质罗盘”(授权号:ZL200910085182.6)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地质罗盘”(授权号:ZL200910127120.8)使地质人员可以方便获得产状的坐标、倾向、倾角以及剖面的坡度、坡角等信息,并把结果显示到屏幕上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传送到接收终端,在数据采集源头实现了数字化,是数字化地质调查又一个现代化工作的模式体现。

    发明专利国家地质图类数据模型系统”(授权号:ZL20061000013223)研究并建立了基于地理数据库模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和国家地质图类数据模型系统,彻底改变了由过去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以提交成果为目标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现状,使数据库建设流程与具体的地质找矿业务工作充分融合,大大缩短了原始资料的系统整理时间,对提高研究精度、研究效率和成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发明专利“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授权号:ZL200510117217.1)是构建跨多平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架构和体系,基于地质领域本体模型对资源进行统一分类描述的对等式结点管理器框架及一站式服务的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机制与网格的基础。

    发明专利“对等式结点管理器及对等式结点管理方法”(授权号:ZL200910238503.1)实现了网格计算环境中网格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不但实现全局资源的同步更新,为无中心架构提供了机制,而且在该网格环境中,即使出现多个结点的崩溃也不会使整个系统崩溃,该发明为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和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这些关键技术已转化成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成果产品——“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实现了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的全数字化过程,并创新地开发了地质三维罗盘和野外数据采集为一体的野外数据采集器,已逐步成为国内地质调查领域的主流软件和工具,被列为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资质认证的可选专业软件,目前应用单位涉及地质、有色、煤炭、核工业、黄金武警、等300家单位,用户超过5000户,培训人员超过6500人次,现正在向东盟10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项目进行培训推广。“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实现了网格环境下分布式海量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与管理,实现了空间信息网格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互连互通、处理和计算,全面提升了我国地质空间信息的共享、应用能力和水平,并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在全国16个大区地调中心和地调院得到了部署应用。

    该领域研究还获得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出版专著4册,并获国土资源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温总理观看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成果

项目组人员在野外使用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测试

野外数据采集设备

六项发明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