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吉两国专家对中国天山进行联合地质考察

来源:地质力学所 作者:杨健 发布时间:2011-10-14

    2011年9月19-30日,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吉天山成矿带成矿构造背景对比研究”地调项目组成员与吉尔吉斯斯坦国自然资源部地球物理考察队队长扎拉比金•哈里洛夫(Zailabidin Khalilov)一行5人在中国新疆开展了联合地质考察和交流活动。

    地质力学所中吉天山项目组将开展境内外天山不同构造单元的属性及建造、岩浆岩含矿性特征及成矿时代的野外调查和对比分析,研究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分析预测区的成矿远景,对境内西南天山地区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中吉两国专家考察了托克逊干沟横跨天山地质构造剖面、西准噶尔包古图铜矿、西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等重要的地质构造带,并对野外构造变形特征及中吉天山造山演化的异同展开了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中吉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一致的认识:

    1.中国天山的早古生代构造受到了晚古生代构造变形的强烈叠加改造,与吉尔吉斯北天山早古生代构造带明显不同,后者基本上未受到后期构造变形的显著改造;

    2.在干沟出露的中天山南缘断裂带向西可延伸到吉尔吉斯境内,与吉尔吉斯的伊内里切克-阿特巴什断裂对应,具有板块碰撞缝合带的特征,在变形和变质等方面存在相似性。

    此前,“中吉天山成矿带成矿构造背景对比研究”项目组5人已于今年7月在吉尔吉斯天山开展了为期22天的野外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