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海洋六号”今日驶离关岛港 开始第三航段工作

来源:广州海洋局 作者:陈惠玲 发布时间:2011-09-20

   经过5天的补给休整后,当地时间9月20日16时(北京时间9月20日14时),“海洋六号”船驶离关岛,赶赴中西太平洋海山区继续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第3航段科学考察任务。

   这一航段,海洋六号船将继续在中西太平洋海山区实施深海浅钻、深海摄像、结壳拖网、多管取样、箱式取样、温-盐-深测量和浮游生物拖网等调查,了解海山的富钴结壳的分布状况,为初步评价海山的资源积累资料;同时,还将现场采用X荧光仪测定结壳的化学成分和品位,初步了解目标海山的结壳资源;开展现场生物和水体的分析测试和预处理,满足环境基线调查的需求。

   海洋六号在关岛进行了油、水和食物等物资补给。此外,对离开祖国已经80多天的远洋科考队员而言,靠泊期间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与分别已久的亲朋好友进行沟通。海洋六号船在抵达关岛的第一天即了解情况,代购了一批日租电话卡。靠泊关岛期间,为科考人员与国内亲朋便捷实惠的沟通提供了方便。除了电话之外,靠泊期间电脑无线网络也是科考队员与祖国沟通的重要手段。在结束了连续几十天在太平洋里无法自由上网的窘境之后,靠泊关岛码头期间,10余台电脑同时在海洋六号船尾甲板上,利用码头无线网络上网的景象,已经成为海洋六号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中国大洋科学考察任务由中国大洋协会组织,23航次工作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组织实施。执行本23航次任务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海洋六号”。这一航次是海洋六号入列以来首次执行的远洋科学考察任务。于6月28日从广州出发,在执行第一、二航段任务期间,海洋六号先后完成了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海试提供的警戒护航及技术保障,开展了海洋环境与生物调查、地质取样等科学考察,按计划履行了中国大洋协会与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义务,并首次在太平洋海山区获得最长98厘米的深海钻探样品,并在多座海山钻获了令人满意的富含结壳的岩芯样品。

   第三航段科考人员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主体,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北京先驱公司等单位的科学家也加盟科考工作。第三航段,预计35天。完成科考任务后,海洋六号将直接返回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