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项目打造成创新平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1-09-19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全国项目办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逐步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打造成了一个创新的平台,在成矿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实现了多项创新。
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成矿系列理论。在对全国1800多个重要矿床资料搜集和200多处矿产地野外实地调研基础上,建立了300多个典型矿床的描述性模式、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首次在全国陆地和海域范围划分出94个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出23个矿种的488个主要矿产预测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较为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获得了500多个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显著提高了成矿规律研究程度。
矿产预测方法实现多项创新。提出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新理论方法,丰富和发展了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其核心是运用成矿系列理论,厘定矿产预测类型,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将大地构造演化环境识别与成矿综合地质信息解译编图结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资源量定量估算;提出了许多新的预测技术标准准则,提出了最小预测区、区域综合编图解释模型、建模器方法、地质参数体积法等一系列具体预测方法;在从预测底图编制、多元地物化遥信息处理、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等过程中,广泛应用计算机GIS 技术,开发的MRA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大大缩短评价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拓展了有关基础资料的应用。在地球物理资料应用方面,进行了全国规范化的多尺度重力异常、磁异常的解释及成果集成,为我国地质构造格架、隐伏岩浆岩、隐伏断裂带、沉积盆地等重大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大比例尺重力、磁测资料(1∶5万-1∶1万)用于铁矿床的直接找矿,用于隐伏岩体形态反演和间接找矿;首次利用大比例尺磁测资料规范并进行了全国磁性矿体铁矿资源量的定量预测。在遥感资料应用方面,在第四纪红土堆积型铝土矿和第四纪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采用遥感第四纪地质和微地貌研究方法,准确圈定并计算出矿体表面积,为上述两类矿产的资源量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圈定和计算第四纪盐湖含钾盐矿体表面积及在西藏圈定现代含钾卤水盐湖表面积、估算盐湖水深,为钾盐资源量计算提供重要依据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与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相关的铜、铅锌、金等矿种的潜力预测中,采用矿物蚀变遥感异常提取和地质解译方法提供了大量隐伏岩体、斑岩体和火山机构、蚀变地质体等重要信息。
提出了新的成矿地质理论,将在今后的找矿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提出富铀古陆块对铀成矿的明显控制作用;研究确定华东南地区4阶段构造演化模式,提出与第四阶段伸展期6次伸展作用对应的受断裂构造控制的6期铀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