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武汉地调中心埃塞俄比亚研究项目验收获优秀

来源:宜昌地调中心 作者:李福林 发布时间:2011-09-07

    “埃塞俄比亚Asosa-Gimbi地区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项目是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由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于2009年启动。日前,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专家在武汉召开“埃塞俄比亚Asosa-Gimbi地区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项目验收会。专家组同意项目通过评审,评定为优秀级。
    项目历时两年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技术突破与技术创新情况:(1)用现代测试技术,获得了前寒武纪侵入岩等一批新的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厘定了研究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时序和岩石地层序列,首次提出研究区泛非期代表稳定地块的高级变质花岗片麻杂岩时代为新元古代,改变了传统为太古代的认识;(2)发现了晚前寒武纪冰筏沉积,认为其与中国三峡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的时代大致相当,是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的产物;(3)首次运用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Rb-Sr测年对研究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流体,为变质水,混合少量建造水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时代为538.8±8.4Ma,为泛非期构造热事件晚期的产物。(4)在Baruda-Tulu Dimtu-Yubdo构造带内发现了蛇绿岩组合,并获得其中变玄武岩年龄为817.0±5.5Ma(SHRIMP),提出了该套蛇绿岩属新元古代泛非构造期弧后盆地的产物;(5)在工作区划分了3个成矿带,圈定了3个找矿远景区,为区域地质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二是,项目围绕中埃两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合作协议,与埃塞俄比亚矿能部、埃塞地质调查局等政府与地质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两国地质学家的互访和交流,提升了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在东北非的影响力,为中埃两国在地学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有效的服务于国家资源外交战略。     

    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多家中资企业进行了信息咨询,并提供了研究区基础地质矿产资料,部分企业已登记矿权和正在申报勘查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     

    四是,该项目提高了境外地质调查和国际合作项目管理水平。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矿集团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地矿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验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