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集》翔实记录这次山洪泥石流特征,认真分析其形成机理,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科学的监测预报预警,有效地控制地质灾害风险。提高了甘肃南部山洪泥石流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水平。
近日,《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专集》在《西北地质》2011年第3期(第44卷总179期)正式出版。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发生以后,为了提高甘肃南部山洪泥石流灾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水平,翔实记录这次山洪泥石流特征,认真分析其形成机理,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科学的监测预报预警,有效地控制地质灾害风险。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依据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泥石流勘查等资料,在进一步联合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17篇相关论文,从泥石流的特征、形成机理、致灾因素、防治工程、风险评价、监测预警等方面,对这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记述和剖析。《西北地质》编辑部将这17篇论文最终汇编为《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专集》,以此记述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特征、认识和学术观点。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专集》共分为四部分:一、总论(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特征及勘查思路;舟曲三眼峪8.8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风险减缓对策);二、泥石流特征及成因(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分析;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堆积特征;三眼峪特大泥石流沟流域分区特征;舟曲“8.8”三眼峪特大泥石流特征值分析;基于ArcGIS+DEM的三眼峪泥石流水动力条件分析;“8.8”舟曲暴雨泥石流的成灾模式;舟曲罗家峪8.8特大泥石流特征与成因);三、风险评价与监测预警(舟曲三舟曲三眼峪泥石流风险评价;基于FLAC3D的三眼峪小流域危险性分析;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方案设计);四、防治措施及其他(舟曲三眼峪泥石流风险减缓对策探讨;舟曲“8.8”特大泥石流治理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三眼峪泥石流以往防治措施的反思;基于三眼峪特大泥石流降水特征的灾后重建工程设防标准的讨论;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