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江西地调院青海沱沱河项目组侧记

——江西地调院青海沱沱河项目组侧记

来源:江西地调院 作者:陈愚奇 发布时间:2011-08-12

    7月17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贺的日子。这一天,青海沱沱河项目组顺利横渡通天河,这不仅是项目组工作的一个胜利,也是地调院安全生产工作可圈可点的一件盛事。
  沱沱河项目工作始于2010年。这个综合利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在1705.10平方千米的面积开展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项目,位于青海省南部。没有通信信号,平均海拔在4845米左右,最高处海拔5314米。一年只有冷暖二季,年平均气温-2.2℃,冬季大雪成灾,夏季多雷电,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没有公路,交通条件极差,被誉为“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的通天河由西向东穿越测区。
  6月初,沱沱河项目组来到通天河畔,准备渡河开展第四图幅的区调工作。
  “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通天河,自古因其河谷开阔,河岸宽而浅,河槽纵深,水势汹涌而少有人渡过。
  这一天,项目负责人许连生和他的队员们带着买来的竹筏,试渡通天河。筏子一下水,刚刚撑出3-5米,很快就被水流冲回岸边,第一次试渡失败。第二次,他们尝试着在竹筏上绑上轮胎,但终因没有动力,而宣告失败。
  “我们从别的地方绕行试试?”一个队员建议道。许连生察看地图后,召集大家商议,决定从东南面的治多县索加乡尝试进入第四图幅工作区。通往索加乡路多为沼泽地,一路颠簸不算,还时常遭遇陷车,对日后开展项目、生活补给都极为不便。绕行了600-700公里,到达索加乡,这里同样受到一条巴子渠的阻挡,绕行的办法也行不通。
  沱沱河项目组受阻于通天河。
  是等到十二月至来年元月河床结冰后再过河,还是继续想办法渡河?许连生召开项目组会,大家群策群力共商渡河之策。经过研讨形成共识:充分利用青藏高原6-9月份开展地质找矿工作的最佳时机,完成第四图幅的区调工作。于是,许连生向院里汇报了项目遇阻情况,并请求院部给予援助,代购皮划艇和增援皮划艇驾驶员。
  院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刻召开专门会议分析研判,紧急部署。一方面告知沱沱河项目组院里将给予他们大力支持,并一再强调注意安全;另一方面派人购买皮划艇,并在南昌象湖进行试航。由于人手不够,院指派汽车驾驶员朱波到南昌市水上公安局学习皮划艇驾驶技术,到时负责对沱沱河项目人员皮划艇驾驶技术培训。一切准备就绪,院委派分管安全工作的孙弋副院长和安全科长徐获亲临通天河指挥渡河之战役。
  7月17日,通天河畔,一群勇士打破了这里的寂静,吵杂的喧闹声挑战着通天河水的肆虐。经过3天旅途劳累,孙弋一行到达格尔木,便立即赶往工作区,带着旅途的疲惫、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组织皮划艇驾驶培训和指挥横渡通天河试航。
  项目组司机汪建平打开汽车引擎盖,用汽车发动机为皮划艇充气,朱波向大家讲授皮划艇的操作要领。试航开始了,由于缺乏驾驶经验,皮划艇启航不久突然熄火,“快拉动发动机!”岸边的同志着急地喊,湍急的河水一下子把他们冲出几公里以外。
  “突突突、突突突……”马达声再次响起,驾驶员朱波和汪建平沉着应对,迅速查找故障原因,再次启动皮划艇,驶回岸边,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再次试航,取得圆满成功。
  安全会上,孙弋一再强调要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对控制船载人数、穿戴救生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过河次数、缩短工作时间、制定救援预案等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要求项目组力争在8月份底冰雪融化前完成第四图幅的区调任务。
  有了院领导关心与支持,项目组信心百倍,志在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河水湍急,哗啦啦的水声震撼着你的心房,肆虐的浪花好似要将你覆入河底。全队人的性命,维系在驾驶员的身上。汪建平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不能直行,就缓慢以曲线绕行,沉稳地驾驶着船只,保证了渡河的安全。项目组每渡河一次,他要跑4个来回,当战友们安全渡过河时,他已经精疲力竭了。
    通天河是一个峡谷河流,河流两侧河宽而水浅,这使皮划艇无法直接靠岸,船只搁浅的地方,水深差不多过膝,队员们都是赤脚涉水到岸。这里是零下10度的地方,刺骨的河水让人站不稳脚,但是没有一个队员喊苦,正如许连生在他的QQ签名上写的:快乐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快乐地活着,你就一定幸福。凡事努力,永不言弃!
    据悉,沱沱河项目组从工区已下到格尔木市,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四次进入第四幅图区,已基本完成第四图幅主要区调工作任务。

皮划艇试航成功

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